乡村振兴蹲点记·万年村① | “人退猫进”带来了什么?

2022-01-11 17:42: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报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近期,我们选取雅安市荥经县万年村,将通过长期蹲点调研方式,观察和记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发展变化。即日起,推出专栏《乡村振兴蹲点记》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1月7日一早,从成都驱车180多公里,记者一行来到雅安市荥经县万年村。

万年村位于荥经县龙苍沟镇西北部,由于该村80%以上的土地位于中高山以上,经济发展较慢,曾是省定贫困村。

2017年底,万年村实现脱贫摘帽。这一年,四川正式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被划入试点范围的万年村,被称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门户第一村,距离核心保护区只有20多公里。

背靠国家公园,这里的绿水青山已成为万年村发展的资源优势,“大熊猫友好型”产业初具雏形。

“人退猫进” 

村民曾“苦着脸”下山

进入冬天的万年村,气温比成都要低3至5度。寒冷并没有让这座位于山坳处的村庄冷清下来,相反,到处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万年村党总支副书记陶用湖喜欢在村里到处转转。他是土生土长的万年村人。早些年,和很多村民一样,在煤矿工作,还曾担任矿长多年。

仅仅在数年前,沿着龙苍沟,从山脚到山顶,煤矿很多,出产的煤畅销成都周边。“但矿工的收入并不高,大部分都是小煤矿,最怕出安全事故。”陶用湖说。

毗邻雅西高速的万年村

龙苍沟的山谷间有一条河,名为“经河”,是荥经母亲河的源头之一。至今令陶用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煤矸石倾倒山涧,河水都变成黑色,人畜无法饮用。万年村和荥经县一样,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问题。

2015年,陶用湖离开工作了15年的煤矿,担任万年村村主任,他想带着村里人一起想办法脱贫致富。

但习惯了靠山吃山的村民,一时间并未能转变思路。

今年47岁的徐思林只读过初中,十几岁起,就在附近的煤矿上干活,空闲时也加入“跑山人”的行列。“跑山人”是村里对伐木工的形象称呼。

万年村高山生态茶园 黄刚 摄

十多年前,森林覆盖率超90%的龙苍沟镇,同全国一道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禁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不过,每户还有10亩左右的人工林可采。靠着一身力气,徐思林每年能为家庭增收2万余元生活费。“日子勉强过得去。”徐思林说。

改变源自2017年。这一年,四川正式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荥经48.7%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万年村也在试点范围,按照“人退猫进”的思路,村里的水电站、煤矿、木材厂都被关停。

在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下,曾经以工业著称的“荥老大”顿时陷入了困顿。万年村很多村民也因此失去了收入来源。

 

“像徐思林一样,很多村民放下锯子、铁铲,愁苦着脸下山了。”陶用湖说,“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是大熊猫和我们抢饭吃。”

 

如何带领村民找到新的发展产业,让大家有饭吃,成为万年村“两委”首要考虑的问题。

位于万年村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

换个思路

和大熊猫一样“吃竹子”

正当徐思林为将来发愁时,一项政策送到了家门口:村里按照每亩200元的奖补标准,鼓励全村人种方竹。

方竹的竹笋是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遍布荥经。东晋人郭璞在其所注《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邛崃山,在汉嘉严道,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这段文字被认为是有关大熊猫栖息地的最早文献记录。

位于万年村的大熊猫形象IP

汉嘉严道,就是今天的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

村民们司空见惯的方竹为何能成为致富的产业?

“过去大家对方竹的利用率很低,村民们不懂管理,竹子越长越差。”陶用湖和村干部走家入户,讲政策、谈发展:从县到镇到村一条心,将山间坡地等低效林充分利用起来。

徐思林心动了,当年就整理出屋旁的20亩地,在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下,精心栽下一片方竹。

位于万年村的“熊猫翠竹长廊”

两年多生长期转眼就过去了,去年仅竹笋就卖了3万多元。“再过几年竹笋全部可采,收入将翻番。”

2019年,村集体又建了一座日处理3吨竹笋的加工厂,收购竹笋,价格随行就市,村民种下的竹笋不愁没人买。

收获竹笋,方竹也日渐长成。陶用湖说,一吨方竹的竹竿可卖800元,在成都家居建材市场供不应求。

万年村的竹产业 黄刚 摄

闲暇之余,徐思林的老母亲石学芬坐在家门口的凳子上,用传统方法将竹片加工成柔韧的纤维,编成草鞋,一双能卖到50元。

“我们还计划在村委会旁边建一个熊猫集市,大妈的草鞋就更好卖了。”从陶用湖口中听到这个好消息,70多岁的石学芬哈哈大笑,即兴发挥,唱起了山歌。

2017年万年村种下的500亩方竹,如今已经成为村里的核心方竹产业区。通过奖补的方式,三年多来,万年村累计发放奖补60余万元,新发展3100余亩方竹基地,覆盖全村45%的村民。同时万年村还规划了2000亩方竹示范产业基地,配套竹笋采摘、观光步道等。

 

方竹产业,这是万年村转型发展的第一步,村里将其称之为“大熊猫友好型”产业:背靠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大熊猫一样,靠“吃竹子”发家致富。

万年村的竹产业 黄刚 摄

多条腿走路

“大熊猫”带来发展新机遇

离开徐思林家的方竹林,沿着山间公路,朝着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的方向行进。十多分钟后,通过一条岔路,眼前出现一栋一楼一底的民宿“水云间”。“80后”老板娘方小梅妆容时尚,待人热情,言谈中毫不掩饰生意红火:“去年收入20万元。”

密林之间,何来小楼?原来,“水云间”是由原煤矿办公楼改建而成,矿洞就在河对岸的山体里。这座煤矿名为“荥祥”,曾远近闻名,高峰时期每年产煤20万吨,矿工80多人。2016年煤矿彻底关停,矿洞口贴上“永久关闭”的告示。

2017年,在外打工的方小梅看到附近村庄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开民宿生意红火。头脑活泛的她,回到村里后,加上贷款凑了100多万元盘下旧楼重新装修,开业当年就有8万元的收入。

“这是村里的第二家民宿,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红利,我们抢了先机。”方小梅说,如今店里90%的客人是回头客,“大家看上的就是我们这里的好空气,好山水。”

村民开了不少民宿 黄刚 摄

矿洞前的厂房,也被利用起来。在荥经县招商引资下,成都老板刘利冰租下厂房,利用附近的山泉水养起了石蛙。

“大中小蛙都在养,四季出货,随时供应成都青石桥海鲜市场。”刘利冰透露,“每年销售额有100多万元。”

集旅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万年村共建共管共享服务中心

陶用湖说,随着污染工矿企业退出,山里的水都变清了,水产养殖的品质也高。

有致富带头人示范,万年村人主动谋发展的行动越来越积极,也有越来越多外地人涌入龙苍沟“森呼吸”。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片区中,荥经县龙苍沟镇位于最南端。按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和核心控制区的划分,荥经将入口社区规划为“人猫共享”的功能承载圈、“人猫共生”一般控制圈层和“人退猫进”的核心保护圈层。

 

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门户第一村,万年村地处外围,拓展潜力巨大。近些年,万年村意识到“大熊猫”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发展的机遇。

万年村游客停车场

像方小梅一样,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创业,也有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多条腿走路,全村去年人均收入17000元,是2016年的两倍多。

新的希望也在新的产业项目中孕育。

在龙苍沟大桥旁边,万年村温泉相关产业项目正在施工。虽然最快到今年6月才能投用,但王文清和几个老乡,每天吃了晚饭都要聚在工地旁,等候和见证工程一天天掘进。

“他们看的不是施工进展,是万年村的发展蓝图。”万年村第一书记毕涵说。

四川在线记者 李鹏 王怀 王国平 王代强

摄影/视频 吴枫 周芷冰

制图 沈晓颖

编辑 王诗侠

校对 黄颖

审核 黄志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