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科技界“小岗村”试验迎来2.0版本!三问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

2022-01-12 21:40: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宇男

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1月12日一早,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金色牌匾徐徐展露。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正式揭牌。标志着四川的省级新型中试研发平台正式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

这是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我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战略之举。

消息一出,新闻在四川科研圈、科技成果转化圈迅速刷屏。活动结束,工作人员都已离场。西南交大材料学院教授赵安莎还专程循着校园内的指路牌找到现场。“想来看看,这个中试平台能为我们做点什么。”

作为四川省政府2021年出台的“科创十条”要点之一,建立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被誉为继“先确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改后,科技界“小岗村”试验的2.0版本;是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四川方案”的重要举措。

政、商、学界共同关注的中试研发平台,要做什么?它要解决什么问题?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又要怎么建?记者采访了相关省直部门及专家学者。

“井喷”之后,改革淌入“深水区”

如何把“青果子”变产品,才是高校院所的常态化问题

科研的过程是把资金变成成果,而科技成果转化则相反,是成果变成产品、产业,最终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分析,“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三道‘关隘’”。“先转化、后奖励”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导致的科研人员“不愿转”;担心定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导致的各级管理干部“不敢转”;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低导致的“没有成熟成果可转”。

为破解科研人员“不愿转”,四川在全面创新改革的框架下,率先探索将“先转化、后奖励”改变为“先确权、后转化”,解决了科研人员“不愿转”的问题。据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9月,全省45家试点单位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634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100余家,吸引投资近70亿元。

“实践证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王顺洪说,“但这还不是充分条件,科技成果转化还需要解决管理干部‘不敢转’和高校院所没有太多的成熟成果可以转这两个问题。”

西南交大呈送省委省政府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十三五”期间四川45家试点单位只有多年累积下来的70多项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成果,通过评估作价入股成立了创业公司,迅速进入了转化。

而更多技术成熟度不高的成果,由于风险太大,找不到社会投资,无法进行转化。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引发的短期科技成果转化“井喷”之后,成果转化进入了“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的时期。

王顺洪在报告中直言:“技术成熟度不高的成果如何转化,才是高校、科研院所的常态化问题。”

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凯宁告诉记者,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通过中试研发,将技术成熟度3-5级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技术成熟度7级以上的产业技术成果。“这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并非简单的物理转移。”需要专业的中试研发机构来完成。

而这一过程,又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大投入、长周期。康凯宁分析,社会资本偏爱技术成熟度高的短平快项目。“高校没钱投、社会资本不愿投,由于缺少资金支持,高校实验室成果只能‘生在实验室,留在校园内’。”

纵观国内外,德国弗朗霍夫学会2019年获得德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15亿欧元;美国政府对每个制造创新研究院在5-7年内无偿提供一亿美元以上的公共资金支持。国内部分地区通过财政支持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

西南交大一直在为此呼吁:政府提供长期稳定的中试资金支持,建立跨高校中试研发机构。

突破制度的“小岗村”要变成产业致富的“华西村”

聚焦三大功能,深入探索“先中试、后孵化”

“这个平台不是西南交大一家的平台,而是全省高校院所的中试研发平台,还要吸引全国高校院所的成果和人才到四川来落户。”

在短短5分钟的工作汇报中,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

此次的探索是以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基础。但据王顺洪介绍,西南交大前期承担平台的早期建设任务,后期将联合省内主要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实现改造升级,推动平台做大做强,深入探索“先中试、后孵化”模式成为省政府资助、监管运营的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根据当天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6月底前,将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西医院、中国航发涡轮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相关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组建中试研发联盟,推动中试研发由轨道交通领域,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生命健康等多领域拓展,扩大中试研发项目覆盖范围。

省科技厅厅长吴群刚在讲话中透露了平台的三大定位:创新成果培育孵化重要基地、产业技术研发转化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示范样板。“要为培育我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换言之,平台承担了将科技界“小岗村”变为“华西村”的重任。

目标也已明确。该平台力争通过5年时间,开展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项目200个以上,孵化本土科技型企业50家以上,集聚专职研发工程师500名以上,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研发平台。

从职能来看,聚焦三大功能。概念验证,也就是“选果子”。遴选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项目,开展概念验证活动,推动实验室成果进入中试熟化培育体系。中试熟化,提升“青果子”的成熟度。通过组建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接近市场应用的中试产品、工程设备样机、成套生产工艺和整体技术方案。企业孵化,把“熟果子”变为产品。对中试熟化成功的项目,引进社会资本,成立初创企业,构建中试研发项目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为衍生企业提供孵化服务。

怎么投入?怎么考核?怎么追责?

区别于一般国有企业,不将短期盈利能力作为考核指标

揭牌后,平台就要面向全省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开展中试研发。科技“小岗村”2.0的探路正式开始。

在当天出席活动的高校、科研院所代表桌上,已经摆放了一张征集中试项目的通知。其支持对象要求符合四川“5+1”产业发展规划,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创造性。中试平台根据对项目的综合评审,将持续给予研发经费支持。

钱从哪儿来?《建设方案》明确,2022年及以后年度,省级财政将分年出资入股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投资,逐步扩大资本规模。

钱怎么投?记者了解到,省科技厅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组织开展审核工作,根据中试公司提出的研发计划和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安排拨付中试研发补助资金,形成省级财政持续投入机制。

同时,要建立中试研发费用的分担机制。中试公司、成果完成人、成果转化人、其他社会资金要共同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建设方案》明确将中试公司区别于一般国有企业,不将短期盈利能力作为考核指标。对受市场风险、技术路线选择失误或其他不可预见、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导致中试研发项目未达到预期目标或失败,但相关部门和单位勤勉尽责、决策合规的予以免责。

尽管方案已有原则性的规定,这一创新型平台的打造在四川无迹可寻。既要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又要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未来该平台的改革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活动结束,作为科技“小岗村”的探路人之一,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主任刘安玲在朋友圈感慨,“历经三年终落地。揭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还有很多机制需要探索,任重道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