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川“十八般武艺”⑮|“两地仓”架起消费协作“直通桥”

2022-01-12 21:41: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宇男


凉山“产地仓”中心仓设在西昌,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四川在线记者 文莎

“苦荞、苹果、脐橙、核桃……”1月12日,在西昌市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凉山山里淘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太嘉林正在清点发往宁波的农特产品。“这些凉山特产不需中转,直接运送到宁波销售,最快两天就能到达消费者手里。”太嘉林说。

凉山气候独特,培育了木里核桃、盐源苹果、会理石榴等“网红”农特产品。但这些特产销往宁波,需要跨越2500公里,通常是经由成都集散运输,造成损耗高、物流成本高,销售价格高。2021年4月,宁波、凉山结对开展东西部协作,在消费帮扶领域推动“凉货甬销”,凉山设立“产地,宁波设立“销地仓”。“两地仓”不仅满足仓储、冷链冷藏、配送等功能,还可实现直采直销。

宁波驻凉山工作队队长陈坚军说,经初步测算,“两地仓”可有效缩短物流周期2-3天,降低物流综合成本35%以上。

统分结合,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

凉山“产地仓”中心仓设在西昌,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由西昌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免费提供,目前已经有2000余种凉山农特产品顺利“入仓”。11个分仓则设在各个县。

凉山地域广,农特产品产区比较分散,加上山路多,山货“出山达海”运输成本占了大头。常年跑运输的卡车司机王成告诉记者,“以往我们从凉山开到雅安就不走了,或者停在成都等凉山那边的货送过来,没有半个月发不了车。”

"只有打造融直采、直运、直销于一体的物流新模式,才能让凉山产品快速进入宁波,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凉山州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陈坚军认为,关键是核心是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比如,土豆、荞麦等易存储且凉山分布广泛的农特产品,各县分仓可分别运送到凉山中心仓,通过中心仓统一配送到宁波“销地仓”,以凉山州内配送低成本,换取凉山-宁波直运高成本,再通过货物体量优势降低总成本。

但是,一些产品对保鲜、货物运输有特殊要求。“设立分仓可以使总仓和分仓有效互补。”陈坚军举例,松茸、葡萄等相对高价格、不宜存储且有地方特色产品,则不再汇到中心仓,而由各县分仓直接发往宁波仓,并且依托物流数据平台实现“一件拼车”。“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确保生鲜产品口感品质。”

“两地仓”还建立了统一数据平台,仓储、打包、分选、物流等方面均采取数字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充分掌握宁波市场对凉山产品的需求情况,为精准备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依托数字化平台建立完善溯源体系,让宁波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政策引导,为“两地仓”提供订单保障

农历新年将近,在宁波“甬工惠”平台上,产自四川凉山的木耳、核桃仁等“川味”年货备受宁波市民欢迎。截至目前,得益于消费帮扶,已经有1000余吨凉山农特产品“出仓达海”。

“两地仓”建立后,订单哪儿来?2021年以来,宁波市以消费协作为抓手,不断创造消费协作订单,为推进“两地仓”提供消费场景。

政策发力。宁波专门出台工会福利政策购买凉山产品。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会可按每人500元的标准,使用工会经费定向购买凉山州11个结对县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用于职工福利发放。鼓励各单位在发放工会会员节日慰问品时,优先采购对口支援协作地区农产品,并要求份额不低于当年发放总额的20%……一系列消费帮扶动作为凉山创造近5个亿的消费订单。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凉山产品直接进入宁波商超,帮助凉山州11个脱贫县建立农特产品直销店、体验店(馆),利用食博会、年货展销会等展会平台,免费或低价提供展区、展位,宣传推广凉山的名特优产品,扩大市场订单。”陈坚军说。

此外,依托“两地仓”,两地还建立了网上展销平台,并组织相关企业开展电商专业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开拓订单来源。

陈坚军表示,随着“两地仓”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凉山“产地仓”的仓储物流能力,增强其在攀西地区的产品虹吸能力,改变目前高度依赖成都物流分拣配送的现状,将凉山打造成整个西南地区农特产品方面的仓储物流集散中心,而宁波则作为凉山产品走向长三角,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另一个中心,使“两地仓”逐渐成为“两中心”,不断打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