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看攀枝花”⑨丨人均种植芒果14亩,贫困村变身好耍“别墅村”

2022-01-14 11:59: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罗向明

攀枝花观察 彭莉  陈姝妤 湛璐霜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春节将至,正是农闲时节,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的田间地头却热闹起来。让村子变热闹的,是来来往往的新面孔,每天游客接待量超过200人。

眼下正是沃柑、杨桃成熟的季节,混撒拉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果园内,游客三五成群体验农事采摘乐趣。村里新建的花卉博览园、亚热带优稀百果博览园,也是游客扎堆的“打卡地”。

“混撒拉”一词,就是“混淆着吹唢呐”的意思,村里人为警示人们不要滥竽充数而得名。这里是攀枝花芒果的“发源地”,从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别墅村”,秘密,就藏在村里的芒果历史展览馆里。

作为省五星级芒果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混撒拉有何特别之处?1月13日,记者穿过漫山遍野的芒果林,来到混撒拉村一探究竟。

大数据助力,智能系统精准控水肥、测气象

探访的第一站,就是混撒拉村委会旁边的芒果历史展览馆。步入馆内,占据整面墙的大型LED屏幕映入眼帘,一串串与气候、土壤相关的数据在屏上跳动。

“这里也是现代芒果产业园物联总控中心,借助大数据实现科技种植。”混撒拉村党总支书记邹胜洪打开操作系统介绍起来,混撒拉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芒果,如今芒果种植面积高达2万亩,年产量约1.1万吨,但全村人口仅1400余人,人均芒果种植面积14亩,加之因气候、地形等原因,村里干旱缺水,芒果管护难度存在不小挑战。村里以320亩村集体芒果标准化种植园作为试验,开启芒果标准化、科技化种植。

记者点开土壤干湿度监测系统,芒果地里的土壤湿度数据清楚可见。“当土壤湿度低于30%时,就会提示我们给芒果树浇水,并根据土壤湿度自动关闭总控台灌溉阀门,节水又省力。”邹胜洪点击屏幕上的阀门开关说,每年3至6月芒果树生长关键期,使用智能水肥系统,实现“一键式”灌溉,通过滴灌管网将水肥精准输送到每颗芒果树下。还能通过监控视频,实时查看芒果地灌溉程度。

有了土壤干湿度监测系统、智能水肥系统的助力,水的利用系数从0.3提高到0.9以上,每年节水1.5吨左右。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化种植,既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又保障芒果生长环境稳定。“水量控制得好,芒果就不会提前开花,帮助农户减少控花成本。”邹胜洪说。

登录总控台,还可查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压、风向等实时气候数据,种植户将据此判断芒果树是否能够自然授粉、做好自然灾害防护等。这些数据由分布在混撒拉村里的气象站自动采集而成,通过网络传输过来。

邹胜洪告诉记者,混撒拉村共设有3个气象站,各项气象参数还会同步传送到仁和区农业大数据中心汇总分析,并由相关农业专家调取数据,指导农户做好种植工作。

绿色防控帮大忙,农药使用量减半农残降低

出了芒果历史展览馆,记者钻进芒果标准化种植园看门道。

顶着大太阳,村里的“土专家”刘学会正在芒果品种展示园内四处转悠。见记者过来,刘学会热情地做科普讲解,“早熟、中熟、晚熟品种都有,种植红贵妃、金白花、金煌、凯特、热品10号等20多个品种。”

芒果林旁边的草地上,两台大个头仪器引起记者注意。走近一看,顶部安装有灯管的是虫情监测仪,仪器上方有细小捕捉孔的是孢子捕捉仪。

“这可是芒果种植的绿色防控‘神器’,可高效防治作物病虫害。”见记者一脸疑问,刘学会再次当起讲解员。两台仪器都与芒果产业园物联总控中心的病虫害监测系统连接,其中:虫情监测仪主要在夜间工作,以灯光引诱夜晚出没的病虫,可实时拍照、远程监测;孢子捕捉仪则对病菌孢子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准确地做出病害预报。

同行的邹胜洪补充道,以往种植芒果时,农户会选择在芒果发梢抽穗、开花期,根据经验每隔15天喷洒农药,如果提前开展病虫害监测,则根据病虫害实际情况,判断农药使用次数。

据统计,开展病虫害监测后,芒果标准化种植园内的芒果树全年农药使用量减半,芒果农药残留物也随之减少。“将在全村进行推广,提升芒果品质,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做响省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招牌。”邹胜洪说。

芒果种植大户纳荣燕已经开始憧憬,靠着多年种芒果打下的基础,去年纳荣燕在村里开起农家乐,她希望借着村里芒果产业发展的“东风”,带动更多游客到混撒拉游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