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幕后:易稿近50次,“大”“建设”“发展”均出现超100次

2022-01-18 09:38: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核心提示 

 

●“大”“建设”“发展”“快”是报告中出现次数位居前四位的关键高频词。

●以这些高频词为代表,整个报告读下来,让人有一种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力量。

●今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无疑是报告大头。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民生、防风险。

●政府自身建设这部分今年不仅单列一章,而且篇幅达1300字。新形势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1月18日上午,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热烈的掌声中,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极不平凡、极为不易,2022年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特殊节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特点,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起草历程?去年亮点有哪些,今年重点又是什么?近日,四川在线记者独家采访了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付强等报告起草组成员。

讲过程:

两个月近40次易稿,直到大会前一天仍在修改完善

“每一个字都是干货、实货,都是反复商榷琢磨的结果。”付强开门见山说,报告共2.3万余字,囊括去年工作和今年部署,能写进去的都是实打实成绩和对发展的庄严承诺,是对全省人民所想所盼的直接回应。

因此,报告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汇聚各方智慧、回应百姓关切。为此,起草组早在去年11月初就召开了动员会,整个起草工作前后历时两个多月。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报告起草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报告起草情况汇报并提出修改建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以专题会等形式,先后8次听取起草情况汇报,带领指导报告修改。“大到报告总体架构、重点内容,具体到语言风格,都作出了明确要求。”付强说。

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文也先后6次专题研究报告起草工作。各副省长分别召集分管部门分领域专题研究修改完善。

各方智慧在汇聚。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至部门和市州征求意见。省政府还召开常务会议、全体会议审议报告讨论稿,并以座谈会等形式,请党外人士、老干部和专家学者等“支高招”。对每条建议,起草组都反复研究、逐条斟酌,让报告内容更充实、措施更务实。

起草期间,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先后召开。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全部在报告里得到充分体现。

“去年11月底初稿出炉后,大的修改就有3轮,先后改了近50稿,吸纳了305条意见建议。”付强坦言,两个月来,可以说几乎每天都修改。直到省长作报告的前一天,仍在完善。

谈特点:

“大”“快”“建设”“发展”是高频词,稳增长和人民至上贯穿始终

“在平实中见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干劲。”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这是省领导为报告起草定的“基调”,也是报告最终给人带来的最直观感受。

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去年我们走过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今年,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召开。在世纪疫情冲击下,能否迈过一季度经济发展“大坎”,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是代表委员和全省百姓最关心的,也考验着政府的担当和能力。

坚实的发展基础、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对迎战2022的有力部署,在报告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付强透露,“大”“建设”“发展”“快”是报告中出现次数位位居前四位的关键高频词。

数据给出力证:“大”出现最多,共计145次,其中,96次出现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建设”一词合计出现143次,部署今年工作时“现身”110次。“发展”出现了112次,在今年工作部署中出现78次。“快”,则一共出现81次,64次为部署今年工作。

而这些高频词背后都有实打实的支撑,如“建设”之所以出现次数这么多,是因为今年我省大抓项目投资,部署了一大批大项目大工程,将有力拉动经济稳增长。

“以这些高频词为代表,整个报告读下来,让人有一种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力量。”付强说。

另一个“隐藏”在字里行间、贯穿报告始终的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报告起草中,特别强调的就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付强介绍,这不仅体现在去年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今年的工作部署中,为民理念更是凸显,背后就是“群众关心的小事就是政府工作的大事”这一要求。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10个方面重点工作中,“推进重点民生领域补短板提质量”位居“压轴”位置,明确了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等6个方面具体工作。

“民生工作在今年部署中分项最多、篇幅最大。”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且不是面面俱到,从各分项工作看起来不“对等”就能发现,有的较大,有的则非常具体,这也是今年特点——强调聚焦不足弱项精准补短提质,比如加大支持力度,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要完成5800部,比以往多年总和还多不少。

看内容:

专门对目标设定和把握重点作说明,将政府自身建设单列一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共三个部分:去年工作回顾、今年主要工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先看成绩。报告用十个“一年来”总结概括。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灾情冲击影响,我省不管是党史学习教育,还是唱好“双城记”、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还是惠民生,都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

“比如GDP过了5万亿元大关,具有标志性意义。比如川渝通办事项达到日均1.8万件。出台了科创十条、开放十条、绿色低碳18条。比如打赢两轮疫情防控‘遭遇战’、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防汛减灾‘攻坚战’等。同时,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运,例如川藏铁路四川段、成渝中线高铁、天府国际机场、白鹤滩水电站等。当然,除了发展,我们还强调风险防范化解,为全省发展筑牢安全底线。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付强介绍。

在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中,代表委员们注意到,今年的报告在提出目标任务后,并不是直接细化任务、安排落实,而是多了两个板块——对目标设定的考量作出说明,并给出需要今年把握的四个重点。

“就是要给代表委员和全省人民科学分析清楚,为什么这样设定发展目标,困难和挑战是什么,发展紧迫性和必要性是什么,未来机遇和支撑在哪里?”付强说,而在部署具体工作前给出需要把握的重点,就让今年抓经济社会发展有“纲”和“龙头”,这样推动工作就能纲举而目张。

今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无疑是报告大头。“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民生、防风险。”付强说,但在重点之中也有重点。

比如,大项目是报告一大亮点。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都部署了一大批大项目,“本来四川就有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在前两年开工建设了,按照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求,我们又把‘十四五’成熟的、迟早要干的项目提前启动。”

还有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具体来说,年内将完成国家级精准医学创新产业中心、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工作。“这三个中心,前端连着科技创新,后端连着产业发展,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付强说。

付强介绍,另外,制造业强省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放枢纽和物流平台发展等都是今年的重点,路径和抓手也已明确,比如选择重点城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试点示范,引领制造业强省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最后一部分是政府自身建设。在去年报告中,政府建设只是年度重点工作的一部分,篇幅300余字,而今年这部分不仅单列一章,而且篇幅达1300字。

“新形势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所以不仅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对依法行政、提高经济工作能力、强化作风保障、廉洁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就是为了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带领全省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