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纪事丨在第二报道现场 邂逅一个鲜活、有力的冬奥会

2022-02-09 18:13: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摄影  华小锋

2月2日晚上8点,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此时,春节氛围正浓,四处张灯结彩,璀璨灯火映出万家团圆。而机场四处张贴的冬奥会标志却提醒我,由休假切换为工作模式,一个特别的春节即将来临,我将在冬奥会里过一个体育年,冬奥报道之旅由此展开。

作为一名2022北京冬奥会非注册记者,不能亲临赛场见证奥运健儿的传奇时刻虽有遗憾,但身处第二现场,仍能感受到一个鲜活、有生命力的冬奥会。

文化味更浓

这样的生命力,源于文化自信的彰显。如果要提及冬奥会的新晋顶流,吉祥物“冰墩墩”榜上有名。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冈义堂还因深深陷入“冰墩墩”的魅力,被网友戏称为“义墩墩”。

冰墩墩有多火?2月6日早上我就亲身感受到它的火热。当天上午10点,当我和华小峰老师前往北京金鱼胡同处,远远就望见长达百米的长队。随着队伍拐个弯,往北京市百货大楼走去,眼前的一幕更让人吃惊:折了几道弯的队伍蜿蜒向前,有近1公里长。相距北京市百货大楼不远处的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外,也是同样的排队盛况。要知道,当天北京的温度并不高,在0℃到3℃的低温里,排队超3小时才能进店购买。即便这样,也没有击退公众购买的热情。行走其间,关于冰墩墩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还有不少主播来现场直播盛况。一位喜提“冰墩墩”吉祥物的男子告诉我,他是2月5日晚上12点左右就来排队,当时他前面就已排了有30余人,“大家都喜欢,太萌了!”

这里,一场“冰墩墩”的新年味洋溢在低温的街道上,充满笑意的热情讨论,让人们感觉到国潮的火爆。

2月8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做客这里,讲述传统文化。期间,提及“一墩难求”的火爆现象,他一针见血指出,“冰墩墩”的走红,既有设计者的走心,更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这份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不仅可以从“冰墩墩”的走红窥见,还可从冬奥会散发的文化魅力中洞见,无论是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破冰”等创意表达,还是场馆内外丰富的非遗体验、春节民俗……这些引发讨论、受到追捧的文化活动,处处彰显着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于民族的自豪。

科技感更强

冬奥会的强劲生命力,还源于无处不在的科技元素。2月6日下午,2022北京新闻中心三楼,我见证了神奇的一幕。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现身”2022北京新闻中心云聚展区,进行“云拜年”。云聚全息舱内,他的影像栩栩如生、发丝清晰可见,如同亲临现场一般。更让我吃惊的是,身处北京闭环内的巴赫与远在上海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云”聚在一起。巴赫还隔空向张勇赠送了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飞扬”。和平时我们的视频会话、连麦不同之处在于,它更立体,更真实,仿若这两个人就站在屏幕里的一个共同空间,旁观者的身临其境感更强。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介绍,让这神奇一幕实现的,是跨区域云全息技术,让两人相隔1200公里,也能并肩拜年。而全息舱依托视频云RTC(音视频通信)和全球实时传输网络(GRTN)技术,结合业界先进的4K高清视觉屏幕,实现远程全息互动体验。这种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水平,把奥运文化的精彩彰显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科技感,还源于2月9日的一场发布会——北京冬奥场馆服务保障专场发布会。会上,延庆区委副书记黄克瀛透露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用上了“最强大脑”——“分钟级、百米级”冬奥预报服务系统。相比夏奥,冬奥会的举行受天气影响更大,风速、风力等对运动员的安全和成绩,都会造成影响。这也意味着冬奥会对气象预报的精细度要求更高,甚至达到百米级、分钟级,而这一直是国际气象界的难点。

厉害的是,本届冬奥会,我们就建立了“分钟级、百米级”冬奥预报服务系统。黄克瀛透露,有了这套系统,实现了延庆赛区100米分辨率十分钟跟进循环,可模拟近百个天气形势下延庆赛场三维气象高清模拟数据集,做到零到十天无缝隙实时预报预警。这也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应用“百米级、分钟级”客观气象预报技术。

从2008年的3公里到如今的100米,从2008年的1小时到如今的10分钟,精细化预测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接续努力,更是国家强大繁盛的缩影。

在冬奥会报道第二现场,一个更全面、更综合的冬奥盛会展现于眼,它不仅有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还融合着文化、科技的力量,它生动、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