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薛剑 发自崇礼太子城
冰天雪地里,一边看着冬奥会的比赛,一边吃着回锅肉、喝着川酒、看着川剧变脸,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崇礼太子城的一栋不起眼的酒店一楼,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灯谜——这家名为“云顶赛区酒坊”的川菜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村一道最别样的风景。不仅吸引了海地奥委会主席汉斯·拉尔森、俄罗斯越野滑雪联合会主席叶列娜·维亚尔别等一众大咖前来品味四川美食,就连新科奥运冠军谷爱凌也来打卡。自酒坊1月25日开业以来,来自全世界的国际友人们已经在这里吃掉了358盘辣子鸡、291盘回锅肉、179份蒜苗炒腊肉,当然,还喝掉了超过150斤白酒!
“茶来了!”随着现场一身吆喝,身穿深色中山装的胡鑫提着一把铜质长嘴茶壶走了包间,这里坐着来自挪威、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冬奥会技术官员们。今年21岁的胡鑫来自四川宜宾兴文县,学习茶艺表演已经有3年的时间。此次冬奥会,他在“云顶赛区酒坊”为客人们表演四川茶艺。太极小套路、龙行十八式、双截棍、云首……一套行云流水的表演下来,在座的客人们叹为观止。而他的独门绝技“海底捞月”将三个盖碗茶沏得滴水不漏,更是让一众外国友人竖起了大拇指。
“最爱川剧”音乐响起,最具四川特色的川剧变脸粉墨登场。一把折扇,一个回头,手一遮,眼一眨,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一个变脸动作便瞬间完成,如魔术般神秘莫测。32岁的刘伟师从川剧变脸大师阮勇,这次在“云顶赛区酒坊”表演,除了传统的川剧脸谱黑包公、美猴王、关云长之外,刘伟将外国友人更为熟悉的“绿巨人”、北京冬奥会等元素的脸铺,穿插到表演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场就有不少外国友人想拜师学艺,不过都被刘伟一一婉拒。“我就是想通过变脸,让他们多认识认识四川,多了解了解四川。这么宝贝的东西,咱们还是传承给自己人吧。”
看过四川茶艺表演、川剧变脸,在中国白酒占有非常重要一席的川酒粉墨登场。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在成都平原治水开始,“云顶赛区酒坊”的工作人员将一幅四川盆地的水墨山水在这些国际友人面前徐徐展开。“酿酒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成都,酿酒的水用的是井水,而这井水又来自岷江上游的雪山。”说着,工作人员拿起了酒瓶。这个曾获得“莫比国际广告奖”的酒瓶里面有成都最著名的六个景点——九眼桥、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合江亭和水井坊。海地奥委会主席汉斯·拉尔森拿起了专门为本届冬奥会特制的酒瓶后,欣赏起瓶身精雕的英武雪狮和瓶底冰雪运动独特烧画。“在我的国家,人们崇尚狮子,是一种精神图腾!”他端起酒杯,仔细地闻着,频频点头,竖起大拇指,然后在唇边轻轻一沾,俨然一副品酒师的派头。“Chinese Baijiu(中国白酒),National Treasure(国宝)!”汉斯·拉尔森忍不住拍手叫绝。
重头戏——川菜登场。为了满足来自全世界友人的国际胃,来自四川的厨师团队对每一道菜品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而他们每个人都有超过15年以上的川菜烹制和大型宴会经验。“我们的郫县豆瓣、菜籽油、腊肉,甚至盐巴和味精,都是冬奥会之前专门从四川采购过来的。蔬菜则是通过此次冬奥会的闭环供应,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厨师长张宏涛说。在“云顶赛区酒坊”,张宏涛他的团队设计了不小30道经典川菜,其中就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回锅肉、水煮肉片、蒜苗炒腊肉、白果炖鸡、辣子鸡等菜式,还有水煮虾球、水煮牛蛙等菜品,也深受国际友人的喜欢。俄罗斯越野滑雪联合会主席叶列娜·维亚尔别最喜欢的就是回锅肉了。她说,这是她这辈子吃到过关于猪肉最好的烹饪方法。此外,辣子鸡也是叶列娜·维亚尔别的心头好。这道“在辣椒里面找鸡肉”的菜品,让她有了一种探秘的感觉。“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辣子鸡和回锅肉了。”张宏涛说,从1月25日“云顶赛区酒坊”开业以来,他们已经做了358盘的辣子鸡、291盘的回锅肉、179份蒜苗炒腊肉,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们品尝到了地道的四川美食。“前两天谷爱凌也来我们这里了。”张宏涛说,“我已经和她约定好,等她比赛结束,我再给她做顿四川美食,犒劳犒劳她。”为了表示感谢,谷爱凌还将一件自己亲笔签名的中国队队服送给了张宏涛。
“我们曾经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时候在巴西尝试开过一家中国面馆,为中国奥运代表团、中国媒体还有中国志愿者提供各种各样的面食,效果非常不错。这一次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们也想复制一下。”负责这家酒坊运营的李宜泽是北京一家体育营销公司的负责人,虽然从小在北京长大,但一直迷恋四川美食。借着此次北京冬奥会,他也想让全世界来北京参加冬奥会的国际友人们,都能品尝一下地道的四川美食。而这家位于崇礼太子城的“云顶赛区酒坊”是他花费好几个月精心打造的,而这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有赛区的闭环里面,唯一一家川菜馆。“喝茶吃饭喝酒其实都是小事情,我们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来自参加冬奥会的官员、运动员,通过我们这个小小的酒坊,了解四川,了解中国,成为向国际传播四川的窗口。”李宜泽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