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罗之飏
云雾缭绕的麦粒山,静静流淌的磨子河,阳光下,各色的藏式民居色彩格外鲜艳,房屋外,一片片蔬果大棚反射日光。新年刚过,甘孜州道孚县麻孜乡沟尔普村节日的热闹还未完全消散。
作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每逢节假日,沟尔普村都会迎来大批游客。位于315国道旁的沟尔普村,距县城仅0.5公里,处在川藏线北线317国道特色生态产业带和甘孜州鲜水河流域产业带的交叉点,地理位置优良,但却曾是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庄,“以前每天都有很多车经过,但很少停靠在这里。”村民洛绒扎西回忆,以前村旁的鲜水河上没大桥,县城虽然就在对岸,但是要么坐牛皮船去,要么得绕行瓦日镇,多走将近20公里路才能到。
2018年,根据沟尔普村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成都市郫都区对口支援道孚工作队做了一份乡村旅游规划,核心思路就是对标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推广复制战旗模式,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文旅融合为载体,尊重群众意愿,挖掘老百姓内生动力,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打造“业兴家富村美人和”藏家新村。
“当年郫都区就投入了150万元对沟尔普村的村庄风貌进行全面改造,请来乡村规划师统一规划设计,按照民宿标准对藏式民居进行改造。”成都市郫都区第六批对口支援队领队俞强介绍。同时,在郫都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帮扶下,沟尔普村主通道、磨子河两岸等都实施了绿化景观,栽植草坪、格桑花、向日葵等,还首次在海拔3000米区域试种红叶碧桃、樱花等景观树种成功,农牧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硬件要美化,“软件”也要升级。俞强介绍,为了让村子的“美貌”能持久,郫都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员帮助村两委制定了《沟尔普村人居环境提升自治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积分制管理、评比积分兑换礼品等方式,引导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村道景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大整治,随时保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2021年,沟尔普村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藏民居艺术之都”。
村美景美,村里一栋栋的藏式小平房经过风貌打造,呈现浓郁的藏家风情,不仅自己居住的环境好了,不少村民还借机开起了农家乐,吃上旅游饭。为此,郫都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带领村子里立了民宿协会,通过“支部+协会+农户”的方式,把全村分散的10户已打造完的民宿“集沙成塔”,由协会负责民宿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及运营,带动本村条件成熟的农牧民开民宿增收,推动全村的旅游发展。
彭措扎西便是较早“尝鲜”的村民。2019年,彭措扎西开业藏家乐民宿,取名“一家亲”,民宿二楼的所有墙面均为木制手工雕刻,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道孚县藏居传统风格,吃藏餐,看周边风景,不少开车路过的游客都愿意在这里“刹一脚”。
目前,打造过的沟尔普村已拥有游客服务中心(川藏自驾汽车驿站)、合作社、露营基地、牛栏咖啡、圣湖山庄、藏家乐等集体资产项目6个,价值近1000万元,年人均分红达600余元,实现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2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仅2021年,郫都区就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358.3万元,用于教育保障、产业发展、就业扶贫帮扶、干部人才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项目建设,促进了道孚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每一年都有帮扶重点。”俞强介绍,比如自乡村振兴启动以来,郫都区就制定了全域结对帮扶计划,全区46个区级部门、10个街道(镇)、5家国有公司与道孚县建立结对关系,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同时积极动员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道孚乡村振兴,开展捐资助学、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到位的结对帮扶资金已有310多万元。”
发展旅游则是帮扶工作的“高频词”,记者了解到,围绕国道G350特色生态产业带、甘孜州鲜水河流域产业带和八美、玉科旅游融合发展区,郫都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深入道孚县19个镇(乡)走访调研,确定了以“山、水、林、湖、石、寺、花、居”为定位的“八美”发展方向,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整合,引导集中优势力量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推动《道孚县全域旅游规划》落地实施,召开“道孚县2021年安巴文化旅游季文旅行业规范化培训会”,加大八美—玉科川西小环线推广力度。
“去年夏季游客同比增长了50%,今年我们会继续在旅游上发力,争取再造一个‘沟尔普’。”俞强说,今年,郫都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将继续挖掘道孚县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加强旅游联动,包装策划一批具有道孚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借助“中国藏民居艺术之都”金名片,做强做精城市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积极推动道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郫都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