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梁包水电站首部枢纽施工面貌。聂亮 摄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滋滋”轰鸣不断、机器手臂来回挥舞,各种碰撞摩擦声不绝于耳……2月23日,在位于泸定县的华能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多臂钻操作,以保障引水隧洞开挖进度。“两条长14.4公里、直径13.1米的引水隧洞全线贯通指日可待。”华能泸定公司总经理陈洪林表示。
硬梁包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28级梯级规划的第14级电站,电站建成后每年可节约原煤消耗2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6万吨,是甘孜州清洁能源发展重点项目之一。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指出,要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
引水隧洞施工现场。马斌 摄
锚定“双碳”目标,甘孜州能够做什么?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甘孜人如是说。作为全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和打造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主阵地,甘孜州人口密度、工业化水平均偏低,特殊的经济发展结构,具有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空间。
亮家底:
清洁能源丰富,实现双碳目标有基础
“甘孜好山好水好风光。”这是社会各界对甘孜州的评价,也是甘孜州丰富“水”“风”“光”资源的真实写照——全州水电、风电、光伏累计可开发量约1亿千瓦,相当于4.5个三峡水电站。
清洁能源优势得天独厚,其中水电,更是独树一帜。据统计,甘孜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5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4130万千瓦,约占全省可开发容量的30%,在全国市、州中排名第三。
正斗光伏已建成的部分。乡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1年9月29日,总装机300万千瓦、世界级高土石坝、涉藏地区装机和投资最大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该水电站将于今年迎来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在春节期间,20多个工作面不停工,1300名建设者坚守工地,以实现3月份完成最后一台机组的安装调试任务。
截至目前,甘孜州建成水电站211座,累计装机占技术可开发量的32.8%,约占全省的14%;水电装机占全州发电总装机容量1390万千瓦的97.3%。
水电成为了本地经济引领的“先行官”。甘孜州发改委主任周世武介绍,2020年甘孜州水力统调电站发电量共计471.58亿千瓦时,其中约89.7 %以上外送出。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甘孜州正为全省乃至全国“双碳”目标实现做出应有贡献。
除了能源的产出来自电力,甘孜州能源消费主动力也以电为首。“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71.42%,高于全国46.12个百分点,全省35.12个百分点,已基本实现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周世武表示。
正斗光伏升压站施工现场(资料图)。乡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不仅如此,林草碳汇作为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甘孜州在直接减碳领域更是极具优势。据甘孜州林业和草原统计数据,目前甘孜州森林面积达535.8万公顷,林地面积10442.7万亩,森林蓄积达4.8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5.02%,高于全国目标10.02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4.5%,减碳作用明显,碳汇开发可谓是潜力十足。
谋作为:
扩大清洁能源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月22日,位于乡城县正斗乡正斗村草坝子的光伏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地上已摆好一排排锃亮的工字H形钢筋桩,10来名工人在机器协助下,固定住位置,“突突”插入地中。“我们加紧建设,最多一天可打桩400个,为后续架上支架、接线,安装光伏板做准备。”现场施工管理员何帮勇介绍。
22日雪后,位于甘孜县甘孜镇斯俄片区的火古都光伏电站。刘炳科 摄
2021年12月14日,总装机40万千瓦、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项目——国家电投四川甘孜州南部正斗光伏实证实验基地项目启动,预计今年9月30日前全容量并网发电。
正斗光伏不是甘孜州的第一座光伏发电基地。早在2015年7月10日,甘孜县火古都村光伏电站成功并入甘孜220伏变电站,正式投入了运营,开创了新能源公司在四川境内建设大型光伏项目的先河。该项目总装机容量50兆瓦,年平均发电量达到7700万千瓦时。
作为全国光能最富足的地区之一,甘孜州一直不遗余力,在清洁能源上做文章,坚持“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光伏资源。目前,全州已建成光伏电站24座,装机37.4万千瓦,在建20万千瓦竞价光伏项目,启动40万千瓦实证实验基地光伏项目,2022—2024年拟开发光伏项目近500万千瓦,持续推进水光互补和源网荷储“1+N”项目实施建设。
光伏电站被称为“阳光银行”,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每年我们村能分红4万多元。”雅江县红龙镇马它马村村民麦朵说,马它马村就享受到“阳光银行”的福利。省委军民融合办在雅江协调援建的光伏扶贫电站,2020年下半年并网发电,当年电价收益含补贴,参与建设的17个村就收入70多万元。
资源变资产,还在于“用”。甘孜州清洁能源基地开放建设,激活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据估算,未来甘孜州将新建风电、光电5500万千瓦以上,带来直接总投资超2000亿元,间接带动近数千亿产业规模,将有力促进甘孜州就业和增加长期稳定税收,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周世武表示。
看未来:
开发多能渠道,稳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
为实现“双碳”目标,甘孜州一直在做低碳能源的“加法”。
“相较于以前靠烧炭、耗电取暖方式,集中供暖效率更高,同时更加绿色、节能。”2月21日,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理塘县第二中学,冰天雪地的操场和温暖如春的教室形成鲜明对比,技术工人正在挨个查看供暖管道阀门、检修设备,一并测试效果。暖气能否畅通运行,关乎月底开学后学生们能否温暖上课。供暖热源来自理塘县卡灰村温泉,通过13公里的输水管道传输到热力站,再在学校释放,温暖教室。
无独有偶,康定、稻城两地去年末,也同样利用温泉地热资源,成功实现了部分地区和学校的集中供暖。
集中供暖,是地热资源利用的形式之一。
根据勘探结果,甘孜州高温地热资源具有点多面广储量大、地热水温度较高、埋藏较浅易于开发等特点,是四川省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国地热资源富集区域。这样的优势,为实现多能互补、后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供助力。
阳光下火古都光伏电站正在运行。刘炳科 摄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高能锂电池的应用在减少碳排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甘孜州的另一大重要助力,就是锂矿资源。
2019年6月,位于康定市的大型新能源项目融达锂业康定甲基卡锂辉矿就正式投产。
“甲基卡锂辉石矿区是国内现已探明的储量最大的锂辉矿区。”甘孜州自然资源局矿业权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锂是生产高能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在交通领域减碳过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甘孜州的锂矿开发,也必然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