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
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万物生机盎然。
“过了惊蛰节,耕田莫停歇”“种在惊蛰口,一碗收一斗”,关于惊蛰,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李建中表示,惊蛰原名“启蛰”,西汉初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字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称为“惊蛰”。关于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阐释的:“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蛰”是“藏”的意思,指昆虫等动物冬天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的状态;“惊蛰”,则是指春天的雷鸣将蛰伏冬眠的昆虫们纷纷惊醒。
“惊蛰”节气三候
惊蛰时节,在南方广大地区,桃花红了,菜花黄了,柳叶绿了,黄鹂叫了,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对于惊蛰物候,古人是这样归纳总结的: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是说桃花在此时开始开花。桃树是我国传统的果树和花木,树态优美,惊蛰后开花,色彩艳丽。在中国,桃花不仅是春天的象征,还是爱情的代言。《诗经》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唐诗里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候仓庚鸣,是说此时黄鹂开始鸣叫、求偶了。仓庚即黄鹂鸟,又叫黄莺。我们许多人对黄鹂鸟的了解并不多,但大都知道它的叫声悦耳动听,而这多半来自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吧。
三候鹰化为鸠,鸠即斑鸠,也就是布谷鸟;鹰化为鸠,是说这一时节天空中看不到老鹰的踪迹,在古人看来,老鹰们应该是变化成了正在田野里啼叫的斑鸠。
农谚说:“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气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代表着一年春耕的开始。此时正值“数九”里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是农作物发芽和生长的好时光,祖国大地由南向北渐次开始春耕、春播。
“惊蛰”民俗
千百年来,人们在惊蛰节气都做些什么呢?李建中表示,从种种民俗活动来看,主要是围绕着春雷、春耕和驱虫、驱邪、祈福来展开的。
蒙鼓皮
雷声乍响,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隆隆雷声是从何而来的呢?古人认为那是雷神在天庭击打天鼓发出的声音。鼓,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很早就在军队进攻、重大庆典和人生礼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惊蛰日雷神在天上敲响了天鼓,大地万物被“鼓声”唤醒,人们相信这一天是为鼓蒙皮的最好日子,所以形成了在惊蛰日祭雷神、蒙鼓皮的习俗,表达的是敬畏自然和顺应天时之意。
祭白虎
在广东等地,有惊蛰日祭白虎的习俗。这里所说的“白虎”,不是指白颜色的虎,而是与青龙、朱雀、玄武对应的圣兽白虎。在民间信仰中,虎为百兽之王,既能管理和驱使百兽,又具有降伏邪魔鬼怪的能力。惊蛰一声雷鸣,蛇虫鼠蚁都醒来了,祭拜白虎,就是为了借助虎威驱百虫,除百害,包括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拜祭时,先用猪血糊到纸绘老虎的嘴里,再将猪肉抹在它的嘴上,意在使其吃饱后不再伤人,专心对付害虫鬼怪,保佑家人平安顺利。
压惊枝
惊蛰到来前,各地的人们就忙着修理、打磨和添置锄头、犁耙等农具,准备好耕牛的草料,以备春耕。在川渝部分地区,流传有“压惊枝”的习俗。惊蛰到来时,天上开始打雷了,而桃树、李树、梨树等果树正处于开花或将要开花的时节,花朵容易被雷声惊吓而掉落。于是,人们找来一些石块压在或绑在果树的枝桠上,据说这样就可以让果树少掉花、多结果。压惊枝表达的是人们对水果丰收的美好祈盼,实际上也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压上石块的树枝在风雨雷电中的稳定性会好很多,花朵便不容易掉落,能更好地扛过风雨结成果实。
驱蛇虫
惊蛰时节,各种蛇虫鼠蚁相继醒来,它们四处攀爬觅食,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危害。于是,各地都流行有惊蛰节气驱蛇虫的习俗。不少地方是点燃香和艾草熏烤家中四角,以驱赶蛇虫鼠蚁和因冬季缺少通风而弥漫在室内的霉味。另一些地方则是将石灰撒在门槛外,可以起到很好的驱虫、灭虫作用。在驱蛇虫和霉味的过程中,还出现了通过拍打纸人来驱赶霉运的习俗,称为“打小人”。打小人的用意,也是驱赶对自己不利的霉运,祈求美好的生活。
吃“害虫”
许多地方都有惊蛰日炒粮食种子和蔬菜种子来吃的习俗,称为“炒虫”或“爆虫”。炒熟后大家分吃,据说这样就把害虫都吃掉了,可保五谷丰登。在陕北等地,惊蛰日吃炒豆,人们将黄豆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煎熬时的蹦跳之声。福建客家人惊蛰还吃芋子饭,以芋子象征“毛虫”,吃芋子寓意灭掉了虫害。在山东,有惊蛰日烙煎饼的习俗,取的是“烟熏火燎灭害虫”之意。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流行惊蛰节气吃梨子的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梨”“离”谐音,所以一般节日都忌讳吃梨。但惊蛰吃梨,代表的是自身可以远离疾病,庄稼可以和害虫分离,寓意身体健康和粮食丰收。
古诗词中的“惊蛰”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宋)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水龙吟 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文字|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