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吉林!四川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首度组队出征 

2022-04-05 10:05: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4月4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四川省卫健委获悉,从3月30日至4月4日中午,四川已派出608人驰援吉林省吉林市和长春市,其中一支307人的队伍赴吉林市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包括四川首度跨省出征的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另一支301人的队伍赴长春,接管一家方舱医院,开展医疗工作。

目前,四川省支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的307人,分3个批次于3月30日、3月31日和4月1日陆续抵达,其中272人是医务人员,30人是移动核酸检测车工作人员和其他医疗保障人员、5人为医疗设备工程师。4月4日16时的消息,核酸检测队中有3人被抽调到长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304人在吉林市。

4日,记者连线采访了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领队、移动核酸检测车车队负责人和核酸检测一线人员。

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领队:

“本次驰援最大的不同,是带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出征”

“只睡了2个小时。”4月4日,吉林市世纪广场,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领队、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四级调研员张志强抽出空隙接受采访。作为指挥人员,他要保证医疗队正常运行,又要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完成当地疫情指挥部下达的核酸检测任务量,还要保证信息准确上报,并协调和保障各个环节无缝连接。

张志强(中) 马静摄

有过支援河南郑州、安阳疫情经历的张志强介绍说,这次驰援外省最大的不同是四川新增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当“伙伴”,形成整体作战能力。“7台车日均能测10万管新冠核酸样本,其中6台日均可检测1.6万管新冠核酸样本,1台日均可检测1万管。”截至4月4日11时,已完成5万余管新冠核酸样本。

张志强回忆,3月30日刚来吉林市时,队伍就连夜调试、维修、开通电源网络,维修部分因路途奔波受到影响的设备,和吉林市当地沟通协调设备电力保障、新冠核酸样本接收等相关工作。

到4月1日,张志强带领队伍又接管了一座由内蒙古自治区支援吉林市的方舱实验室,克服耗材和设备不匹配等困难,通宵达旦开展设备性能验证、消毒等工作。4月2日下午1点,这座方舱实验室正式接受标本,开展检测工作。

截至目前,这支队伍共负责管理7个核酸检测方舱(即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支援给吉林的方舱实验室。

张志强和其他队员们都感受到来自吉林市的暖意,“我们很感谢吉林,多方协调为我们保障日常生活需要。我们的队员们也积极克服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

四川援吉林市移动核酸检测车车队负责人:

“要求72小时内到,我们只用了48小时”

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省人民医院应急办主任科员黄雷负责这次四川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的指挥调度。虽已有过多次国内外一线应急处置的经验,但这次驰援吉林市,仍有很多他的“第一次”——新车,新队伍,新旅程。“我第一次带整建制移动核酸检测车队出征,我们30个队员之前并不完全认识,跨越大半个中国驰援吉林也是我头一次。”

黄雷 马静摄

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分别从攀枝花、广元、达州、泸州、成都市等地集结前往吉林市。“这些车都是由省卫健委采购分配给各市州医疗机构的,都是新车,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黄雷说。

在行进过程中,保障安全是首要任务,整个车队需要保持整队匀速行驶。黄雷发现,沿途不少高风险区域加油站没有营业,有一段不少于500公里的路程没油可加。“幸好我们早有预判,出发前要求只要沿途一碰到加油站,就把油加满。”黄雷说,30名车队成员克服困难,在3000公里的路途中分“两班倒”开车,做到既稳又快抵达。“按照上级要求,是要求72小时内到,我们48小时就到了。”黄雷说。

抵达吉林市后, 黄雷积极开展协调保障工作,调配核酸检测试剂相关耗材,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发挥队伍与设备在当地最大的核酸检测能力。

四川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队员:

“负责质量管理和流程优化6天了,至今还没来得及跟娃视频”

四川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队员、南充市中心医院基因扩增实验室负责人赵佳,是此次南充队的带队人。她表示,当医护人员进移动核酸检测车后,也意味着连续六七个小时不能上厕所。赵佳以早班举例,如果有医务人员排到早上8点到下午2点的班,就意味着早上6点30就要起来吃早饭,这时要注意不能多喝水,而结束工作后,回到住所已是下午3点,那时才有时间吃中饭。

赵佳 马静摄

“负责质量管理和流程优化6天了,至今还没来得及跟娃视频,太忙了。”赵佳说,她要负责移动核酸检测车的核酸检测质量管理,每次穿防护服一穿就要六七个小时,在车内最大感觉就是“热”,而收工走出车门,最大感觉是“风大”,赵佳每次出车门,也会格外注意防范感冒。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