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
4月20日,适逢二十四节气“谷雨”,在第四届华夏文字节西华大学主会场上,与会人员围绕“山川万象·二十四节气”的主题,一起穿越历史,重温文明演进历程,回溯文字起源,共探甲骨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象。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第四届华夏文字节特辑影片——《隐藏在陶寺立柱中的24节气》,详细了解春夏秋冬四个甲骨文的含义及演变。4名同学身着汉服,用甲骨文学写“春夏秋冬”四个字,现场学生齐声朗诵元稹的唐诗《二十四节气》。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从符号到文字的起源过程中,虽然考古发现中国的遗址有很多,但是作为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只有甲骨文,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和文明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教授介绍了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把谷雨作为“华夏文字节”的缘由。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研究员作了题为“与君约略说节气”的学术报告。“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是中华优秀农耕文明的结晶。谭继和说,二十四节气对于今天的现实作用,首先要不忘本,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文化就是它的魂与根,需将纪念活动办到民间,用到群众身边,把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到大地上。其次,二十四节气是祖宗传承下来的,要将其文化根本刻入心灵,让它走进群众的精神家园。只有把这样一些民族文化史植入自己心里边,才谈得上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在国际上才可能拥有更多文化话语权。
据悉,此处活动在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的指导下,由西华大学与安阳师范学院、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甲骨文明世界文化之旅研究院共同主办。
(图片由西华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