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日前,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也是四川首次从流域角度提出沱江沿线六市28个县(市、区)的发展路径。
作为四川首个以流域为单元的经济带,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启动建设的背景和重点是什么?带着问题,四川在线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为什么?
流域内人口、经济占全省比重高,四川必须给沱江“吃小灶”
作为“千河之省”,四川单是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岷江、嘉陵江、渠江、大渡河、金沙江等大江大河。对比之下,流域面积并不算突出的沱江,为何脱颖而出?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解释,四川以流域为单元规划建设经济带的起手式指向沱江,是因为沱江流域过于特殊。
特殊,体现在一些不得不说的标签上。污染治理任务繁重、自然灾害频发,这是外界对沱江流域的固有印象。从全省来看,自本世纪初以来一直是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过去五年,沱江流域又先后在2018年和2020年发生两场历史性洪灾。纵观四川流域面积和径流量排名前十的江河,沱江的“不安分”程度数一数二。
特殊,表现在全省发展格局重要性上。开发历史早、产业基础好、人口和城镇聚集,这是学界对沱江流域的一致评价。截至目前,沱江流域用全省3.5%的水资源量和4.5%的幅员面积,承载了全省22%的人口,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单论开发强度和单一流域的重要性,放眼四川乃至西南,罕有能与之比拟的地理单元。
“四川的发展,离不开沱江;四川的高质量发展,沱江又是重中之重。”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正是因为其前述诸多特性,四川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必须要给沱江“吃小灶”。
由此,从全流域角度打破行政区划藩篱、统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探索全流域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进而构建权责共担、环境共治、效益共享流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便在情理之中。
建什么?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加快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的“绿色”就标明沱江流域今后的重点,是探索绿色发展转型新路径、促进沱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如何转型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方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给出实现路径。宏观层面,就是遵循流域经济发展规律,立足沱江流域生态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方向,衔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推动形成“一轴联通、三港互动、上中下游协同”的发展格局。
所谓“一轴联通”,就是以沱江干流两侧岸线1公里范围内区域为重点,打造拥江生态经济绿色发展轴;“三港互动”,则是充分发挥天府国际机场空港、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港枢纽功能,强化“空铁水公”联运;“上中下游协同”,是推动上中下游差异化协同发展。
微观层面,重点则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具体来说,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壮大特色优势服务业、培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不过,在布局转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之前,沱江流域还需做好一件事:基础设施补短板。
今后四年,沱江流域将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主要内容,是建成“张老引水”工程,建设久隆水库、向家坝灌区一期、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等重点工程,以提升监测预警和防洪调度能力。同时,加快建设沿江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实现“空铁水公”多式联运,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沿江1小时“通勤圈”。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