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今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重磅策划
“十年百人千信万里路”人物策划
用一封书信承载寄托
落笔是展望未来
寄出是传递期望
收件是岁月馈赠
且看个体微澜如何汇入江潮涌动
第一期
许丹阳,27岁
“95后”的他是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
作为新一代考古人,许丹阳是幸运的
恰逢百年考古的时空交汇
从小众学术到大众“破圈”,“许丹阳们”遇上了考古热,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年轻见证者、参与者
走过时间长廊
他将来自2022的期盼交予五年后的自己
信笺,连接与未知的跨时空对话
手铲,传递他对考古的如一坚持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2022年的许丹阳正在用他对考古的满腔热情去沉淀属于他的历史
人物名片
许丹阳,95后考古青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
书信摘要
2027年的许丹阳:
展信佳!时光荏苒,转眼你已32岁,能参与像三星堆这样的发掘工作,亲手揭开三千年的古蜀国历史,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了考古的使命与力量……现在的你,是否还会像5年前那样,对考古充满热情。愿你不负韶华。
2022年的许丹阳
许丹阳:土层里的过去是我坚定的未来
“考古受雨季影响比较大,我们要赶在雨季来之前完成四号坑的整理工作。” 烈日下,祭祀坑里,许丹阳紧贴土壁,手铲快速刮落新土,远看像个手脚麻利的本地农民,如果不是戴着眼镜,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牙,偶尔谈论脱发的问题,喜欢用网友制作的三星堆表情包,几乎辨不出这是一位“95后”的年轻人。作为新一代考古青年的代表,他从北大毕业后就扎根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土层里的过去是他坚定的未来。
从燕园到田园 奔向考古的广阔天地
栾川,许丹阳老家,地处三门峡、南阳、洛阳三市交界,方圆150公里内,就有两座中国文明古遗址:仰韶遗址和二里头遗址。从栾川县栾川乡寨沟村成长起来的北大学霸,许丹阳很早就知道土地不仅可以孕育未来,还可以定格过去。
“就是感觉考古还不错,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考古专业。”学生时代的许丹阳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不知考古的前途所在,家人也不支持,周围的朋友也不知考古为何物,一度对未来感到迷茫。
直到他遇见三星堆。“不太一样的,不一样的。”从燕园到田园,一字之差,让许丹阳两次感慨不一样,他更喜欢广阔田野这个新发现的第一现场。三星堆新一轮发掘伊始,刚毕业的许丹阳就参与进来了。
“刚开始说让我做四号坑坑长,还是有点紧张的,没有干过,也不知道怎么干。”两年时间扎根在封闭的田野,重复发掘和整理的“两点一线”式生活,眉头紧锁时也不忘要乐观开朗,许丹阳的办法就是让困难慢慢在时间里磨掉,剩下的就是激动人心的瞬间。
“很激动,印象很深刻。”最初许丹阳还是期望能够发现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这种已知的器物,但是在四号坑没有发现,有点小小的失落。但在某一天,他突然发现3个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器物,这是之前所没有见到过的全新的器物。该人像上着外套,下着短裙,短裙上露出另一件服饰的下摆,腰间系带,结袢于腰前,展现出三星堆青铜铸造艺术的高超水平。
像铜扭头跪坐人像这样的前所未见的器物,还有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截至目前,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经出土编号文物上万件,而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新发现的遗迹和遗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将促进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礼仪和祭祀体系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进一步阐释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
站在前辈肩上 唤醒沉睡三星堆
从2021年三星堆新发现公布以来,“堆怎么这么好看”“火了火了怎么办”,“堆堆们”和“许丹阳们”成为国民“网红”,热度延续至今。
“始料未及!”冷门学科秒变热门专业,两极变化让许丹阳认为是“大好事”。从十年前考古无人问,到三星堆醒天下知,“许丹阳们”通过这一轮的努力让考古真正地走向公众的视野,在社会公众中掀起一轮“三星堆热”,自身也成为时代注目的幸运儿。
在不少人看来,三星堆很热闹,其发现过程又颇具偶然性,但三星堆遗址从1934年就开始了科学的考古发掘,近90年来是一代代考古人持续积累的结果,不是一两次偶然发现所能获得的。
“在我接手之前,我的前辈们已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使我得以站在他们的肩上继续前行。”雷雨,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领队。与许丹阳一样,他也是北大出身,也是毕业就来三星堆。更早以前,是1986年发现一、二号祭祀坑的陈德安、陈显丹,是早已作古的考古大家冯汉骥、王家佑……历代考古人薪火相传,才有一代一代的青年人站在前辈肩上,一次次唤醒沉睡的三星堆。
青年叩击远古追求考古学的中国特色
100年前,距离许丹阳家约100公里外的三门峡市仰韶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中国现代考古学也由此发轫。
仰韶遗址、宝山遗址、殷墟遗址、马家窑遗址……直到如今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三星堆要发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继续做下去的话,我可能这一辈子都做不完。”可能要用一生发现三星堆,许丹阳已有准备。
仰视先辈,叩击考古大门,从来都是青年为先。中国第一代考古人李济,首次从事田野考古约是28岁,梁思济约是22岁,夏鼐约是24岁……纵观历史,发掘历史遗址,从来都是百年为底。从1921年安特生首次发掘到2020年第四次考古发掘,仰韶遗址历经百年;从1928年至今,殷墟遗址历经90余载;从1936年至今,良渚遗址历经86年……
“让考古走出国门,让世界的人都了解到中国。”对于三星堆之后、未来中国考古的全新景象,许丹阳非常乐观:“中国现在正是考古学科蒸蒸日上的时候,三星堆发掘也将会带来更多惊喜。”
总策划:李鹏 方小虎
策划:钟莉 张立东 黄志凌
统筹:张剑 马艳琳
编导:朱轲瑶 王帅 忻晓松
视频制作:朱文博 周芷冰 韦维 吴枫 李强
文案:王于丹 陈丽霏
美术:黄琪 汪银 刘津余
参与人员:庞琪
音乐来源:咪咕内容原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