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家风传承丨93岁老人杨与齐:修善积德是传家宝

2022-05-12 08:27: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四川在线记者 刘春华 视频/华小峰

“好好学习,要节约。咱这个钱也来之不易!”窗外,5月的阳光穿透树枝间的空隙,将校园照得温暖而明亮。杨与齐一边叮嘱,一边将1000元资助金交到张林手中。怀着感激的心情,张林深深地向老校长鞠躬致谢。

“等一下,我再送一个礼物。”杨与齐叫住打算回教室的张林,从随身带的包里掏出一支钢笔:“这笔是我外孙让我资助学生的,我现在送给你,希望你认真学习,为祖国为人民写好文章,多做好事善事。”

5月6日上午,这温暖感人的一幕,发生在四川省乐至中学校园内。

乐至中学校园内,关于“四川省乐至中学奖学基金会”成立的碑。

杨与齐是四川省乐至中学原校长,张林是该校现高二年级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这件事,杨与齐毫不含糊。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家人也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贫困学子圆读书梦。

“在我家,修善积德是个传家宝,我们要坚持多做善事,多做好事。”杨与齐说。

捐资助学全家动员

杨与齐已经93岁高龄,虽然步子有些迟缓,但是行走在乐至中学的校园内,老人仍是十分高兴。从1954年到1991年间,他一直在这里工作。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他最爱的就是天真烂漫的学子。

有一次,杨与齐在食堂里吃饭,他注意到有一个孩子连续几天吃饭都只买一个馒头,一问才知道家里十分困难。“正是长身体的娃娃,只吃一个馒头怎么够?”杨与齐悄悄给食堂师傅打招呼,这个学生以后来打饭,给他打一份菜,菜钱他来付。还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一名女生的父亲在会上表示,下学期不让孩子来上学了,因为家里实在没钱交学费。女生当场就痛哭起来,但她父亲态度坚决。杨与齐不忍心看到一名成绩优异的孩子断送读书梦,便主动承担起这名女生之后的所有学费。

每天坚持练字,是杨与齐退休以后的爱好。

1994年,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已经退休的杨与齐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同学、老朋友发起成立了“四川省乐至中学奖学基金会”。经民政部门批准后,开始募集助学资金。为了募集资金,杨与齐自称“三皮”老人:厚脸皮,问人要;厚脚皮,到处要;厚嘴皮,张嘴要。截至目前,杨与齐募集的资金已经累计资助了2700多名学生。

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家人从反对到默许,再到后来积极支持。杨与齐的爱人曾毅与长年身体不好,但还是拿家里的钱出来支持他。外孙周谷和苏杨不仅个人为基金会捐资,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基金会,帮助募集奖学资金。最近一次,周谷一口气买了200多支笔,让外公送给有需要的学生们。有了这些笔,也才有了文章开头送礼物的一幕。

积善传承坚守家训

“效忠国家,孝敬老人,诚信待人,勤俭持家。”杨与齐说,这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杨氏家风。多年来,他家一直坚持这个家风,除了严格要求自己外,儿女婚嫁未宴请客人;夫妻俩生日不办生日宴;母亲百岁生日时,也只有“五世同堂”的儿孙们围在老人身边为她祝寿。

走进杨与齐家的客厅,墙上挂满了大幅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幅书写着“积善之家”几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那是2017年他家被评为首届资阳市文明家庭后,资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赠送的。有了良好的家风传承,2020年,杨与齐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都要坚持做善事做好事。”杨与齐说,他经常给家里的后辈们讲,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后,杨与齐自己书写了一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书法作品挂在客厅。他说,要在传承祖宗家风的基础上,把坚持做善事也作为家风家训传承给后辈们。

好家风助推社会好风气。不少接受过杨与齐资助的学生们,也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里。那名因家庭困难缴不起学费的女生,在杨与齐的帮助下继续上学,直至研究生毕业。之后,她主动给基金会汇款,资助过成绩优异的农村女生。

罗刚是乐至中学一名在读高三学生,因一直品学兼优,从初中起每学期都能得到基金会奖学金资助。“我将来有能力了,也一定会像杨爷爷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说。

【评价】

乐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仕兵:

1994年,杨与齐老校长成立了“四川省乐至中学奖学基金会”。为了筹集资金,他四处奔波,心甘情愿去当“三皮”老人。现在,受他资助的学生已累计有2700余人。他家是积善之家,他的行动也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我们。

韶华化春雨,霜发映桃李。九十多岁高龄还在教育这方热土上奔波,他向我们展示了教育人的无私与伟大。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全体老师敬业乐奉,守正创新。全体学生乐学好思,阳光向上。学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正迈着坚实步伐,向更高目标迈进。

(文中贫困学生名字为化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