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一个新的文化IP在杜甫草堂博物馆诞生

2022-05-18 22:38: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5月18日下午,在杜甫作品《成都府》的朗诵声中,由《草堂》诗刊、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的“草堂读诗”文化沙龙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期沙龙以“历史与现代的相遇”为主题,展现诗人们对成都的挚爱。

“蜀不是雕虫,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里,那些人面虎鼻造像,长长的眼睛突出眼眶之外的纵目面具有关,那是我家族的印记。”是梁平用乡愁书写的《说文解字:蜀》;“坐在白夜庭院,深深…..想当年的翩翩年少”是翟永明用姜白石韵写就的《宽窄韵》……一首首浸透诗人情愫的诗歌,通过大家的朗诵在草堂上空飘扬,让初夏的雨天充满诗意。

活动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通过视频分享诗歌《人日草堂雅集感怀》创作故事。阿来表示,时代在变化,诗歌的形式、内容和精神也在变化,但从诗歌创作和阅读的角度来看,诗歌“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包含在杜甫现实主义精神强烈、诗歌技艺高超的作品里。”

“杜甫在成都的4年时间里创作了240多首诗歌,给成都留下非常辉煌的名片,他的影响覆盖了四川,覆盖了中国,也覆盖了世界。”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表示,从杜甫营建草堂到后来韦庄第一次修缮再到如今浣花溪公园和千诗碑的呈现,体现出“文化的传承,为成都积淀出厚重深远的文化底蕴”。据统计,成都现有诗人约500位,诗社团体30多个,每年诗歌类活动60个左右,“希望‘草堂读诗’文化沙龙成为成都作为诗歌之城的地标和打卡地,树立起成都又一个文化新IP。”

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千三百年后,还有一群诗人对杜甫念念不忘,在好雨绵绵的时节来草堂办一场诗会。今日沙龙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愿同各位诗友一道,传承杜甫精神,让博物馆的力量深入人心,更加强大。”

活动中,《杜甫研究学刊》编辑罗姝鸥还从诗歌内容、创作手法等角度,对杜诗《成都府》进行了独到解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