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这五年⑮丨做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篇文章”

2022-05-18 22:59: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兰楠

过去5年,四川坚定不移将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联动机制持续优化,法治建设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创新走在前列。一项项有温度、有力度的扎实举措护航发展,一项项接地气、惠民生的改革实招接续落地,法治的春风在不知不觉间早已吹遍了天府之国。

 科学立法:

2018年以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122件

2018年至今,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43件、修改48件、废止8件,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122件。

加强共同立法。开展了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四川省人大与云南、贵州两省人大探索创新跨区域流域共同立法机制,三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经三省协商一致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共同决定+条例”的方式共护一江清水。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制定《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四川红色资源;制定《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更好保护管理这一承载璀璨古蜀文明的历史遗存。制定《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助推全域开放。

加强开门立法。组建了全省统一共享的立法专家库,创新开展了“专家提问、申报部门现场答辩”立法项目论证机制,推进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在立法中掌握民情、收集民意。

 严格执法:

“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4.9%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性也在于实施。

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在全国率先启动消防行政执法资格试点;在全国率先发布政务公开9项标准。

推行“教科书式”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执法检查。全省监狱连续9年实现“四无”,全省戒毒场所连续5年实现“六无”。全覆盖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提升活动,完成换发6万余个全国统一样式执法证件。

推进简政放权,“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9.2%,“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4.9%。成都,下大力气向"奇葩证明"开刀,8043项证明事项最终被保留为12项,实现“一张清单全覆盖”。

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数据,彰显的是我省执法行为的不断规范,执法透明度的不断提高。

 公正司法:

5年累计办理法律援助31.2万余件

数据显示,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较5年前分别同比下降12.3%、16.9%,每十万人命案发生率连续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草原火灾刑事案件实现100%侦破。5年来,累计办理法律援助31.2万余件,常态化开展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援助“暖冬行动”,累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挽回经济损失13.7亿余元。

细化明确88项任务、66项检验成果,我省纵深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执法司法态势监测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警务实战指挥体系“1+6”制度规范。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全省政法系统共整改“六大顽瘴痼疾”问题6.4万余个,整改率100%。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省依法打掉涉黑组织148个、涉恶集团和团伙1468个,交出了亮眼“答卷”。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成都首例!”“南充首例!”“内江首例!”“绵阳首例!”2020年2月19日,我省4地法院宣判4起涉疫犯罪案件,形成强大震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彰显法治威严。

 全民守法:

5年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39542个

家住成都市青羊区的唐皓文是一名学生,因为学校离家很近,他每天早上独自走路上学,要经过一个红绿灯路口。“以前我过马路都战战兢兢,有时红灯也会有车呼啸而过。我问过妈妈为什么他们看到红灯不停,妈妈说因为这里没有电子眼。现在,虽然依旧没有电子眼,但只要人行道上有人,各种车辆都会停。”唐皓文说。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一个红绿灯的等待,展现的是我省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增强。而这得益于5年来,我省着力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搭建法治文化平台,提升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到达率。

5年间,全省常态化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覆盖126所高校、20余万名师生。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39542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正逐渐形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