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一片叶”引发热议 听听阿来、阎晶明、施战军、胡平他们怎么说

2022-05-19 16:21: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分享会线下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阿来、罗伟章、卢一萍、阎晶明、施战军、彭学明、钟求是、胡平、白烨、兴安……从四川到北京,一场线上线下,集齐中国文坛诸多大咖的文学分享会到底说了什么?5月18日,四川青年女作家章泥的长篇小说《予君一片叶》在广元青川举行了分享会,进行了一次文学回到现场的深度研讨。嘉宾们一致认为,章泥的这次写作,完成度非常高,在主题创作方面,开拓了新境界,值得四川作家乃至全国作家借鉴。

《予君一片叶》依托浙江黄杜向四川青川捐赠白叶一号茶苗并进行技术帮扶、产业引领、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件,深情讲述了浙江茶叶科技特派员(简称“科特派”)岑子兴一家三代与四川青川命运相连的感人故事,用独特的视角叙写了浙川东西协作的川海情深,展现了“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的佳话,诠释了先富带后富、携手共同富裕的时代精神。分享会上,章泥深情讲述:“青川,是我文学的故乡。当年到这里,细品一杯茶,我被深深打动。它看上去清秀,喝起来恬淡,历经自然的洗礼、岁月的磨砺,经水冲泡,仍展眉如初。我喜欢这种生命的状态,所以,我将它当成一个生命来写。”

在主题创作方面

四川作家开拓新境界

四川作家罗伟章担任本次分享会的主持人,连线北京。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作为首个发言的嘉宾,畅谈了他的读后感“我读过了,水准很高。近年来,章泥深入生活、深度思考,创作上的进步非常大。”阎晶明直言,章泥的这部小说,在主题创作方面开拓了新境界,“为什么这么讲呢?她的书写既鲜明表达了主题,同时又保持了很好的文学性,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章泥在主题开掘和艺术探索之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阎晶明还看到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强大纪实性,“虽然故事都是真实的,但小说性完全没损伤,可以说是相互添彩,相得益彰。”对于章泥笔下塑造的人物,小说的主人公岑子兴一家三口、庄老汉、柳大嫂……阎晶明觉得章泥不仅仅写两地之间简单的帮扶,更融入了血脉亲情,“多重的故事不断叠加,反映出美好的人性。但章泥没有一味地去抒情,里面也有很多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消除,小说的主题性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最后,阎晶明认为,章泥的这部长篇小说,是四川作家在主题创作方面非常重要的收获。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看到章泥的写作有了很明显的飞跃,他很欣喜:“写出了奋斗,展现了生活万般气息;写出了山川,展现了自然万象的气味;写出了理想,展现了春风万里的气韵。”施战军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章泥的叙事能力尽显:“章泥从小家写到全家,倾注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从知识写到见识,我们又可以看到章泥所积累的知识元素。大家都知道,种茶是一个农业科技,小说里渗透着很多知识元素,每一个技术性的难题得以破解,看了章泥写的,真的长见识。而故事意蕴抒发了众人面对美好生活的美丽画面,充满诗意。”

诗性的语言

为青川建立起文学地标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文学评论家胡平、白烨、兴安和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主编钟求是则认为章泥写出了自己的特色,东西协作两方的经济政治关系在她的笔下得以人性化、人情化,更加文学化了。胡平点赞:“章泥的诗人气质很突出,很有才情,从她的文学语言中可以看出她的个性和敏感。她能适应主题写作,并写出自己的优势。”对此,作为白叶一号的另一个受捐地——湖南省古丈县人,彭学明深有共鸣,他说:“透过小说,看到了一种亲切感,感受到了一种时代大爱。同时,小说诗性的语言,也让自己熟悉、亲切。也表达了对章泥创作这部反映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小说的敬重。”

白烨则认为,章泥写的是乡村振兴,但却超越了乡村振兴,而且有着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两次因事务繁忙错过为章泥担任责编的兴安遗憾不已,他感慨道:“书稿在出版前我看了,很多情节和细节都让我感动。章泥真的是一个对乡村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很深的情感。”兴安甚至给指出了第三部作品的书写方向,他说:“种植茶叶的都是女性,男人们都出去打工了,但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一定会解决,外出的会回来,年轻人会留下,我想这应该是章泥下一步小说的重要主题。”同时,兴安直言,章泥已经为青川建立起了文学地标。钟求是认为:“章泥在看到的新闻、听到的逸事基础上展开想象,编织了一家人情意交融的故事。这让技术性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茶叶种植过程,加入了人的鲜活元素,使得情感在其中一直流动。于是情节推进中有了温度和柔软,叙述展开中也有了弹性和张力。”

一次有益的探索

为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开篇

线下参与分享会的四川作家、评论家们对章泥的创作也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四川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一直关注着章泥的创作,他说:“从前期的颇具小资情调的闺阁纪事,到《迎风山上的告别》《予君一片叶》的转进现实生活,这经历本身也是提供了对于当代文坛写作路径的‘一片叶’。”白浩认为,章泥的这次书写,不仅仅是交出了一部优秀的小说,更是在做一次有益的探索,“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当下作家群进入更广阔社会生活,从闲愁转到生活的热情,从闺阁转到广阔的大地,融入生活的真实,创作出既是‘我‘的,也是‘我们‘的作品。”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立认为,《予君一片叶》是一部凝结了作者心思、凝练了两地相思、凝聚了国家情思的交叉写作。“它不仅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交叉,而且实现了题材与叙事的交叉,最终导向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中国思想的交叉。“

作家卢一萍感叹:“青川这么美的山水,这么美好的故事,应该有这么一本同样美好的书。”卢一萍看到了章泥作品中浓郁的抒情性,表现了一个作家与大地、与乡土、与时代的关系。“因为作家对这三者均心怀真挚的爱、心怀悲悯,她才会克服遇到的困难,全身心投入其中,来解决虚构与非虚构、解决从故事到文学性之间存在的问题。“卢一萍认为,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都是国之大事,其所带来的山乡巨变,无疑是人类的大梦想,也必将塑造一个面貌一新的中国乡村。“章泥以作家的担当,写了《迎风山上的告白》,然后又写了《予君一片叶》,这应该是精准扶贫接续乡村振兴的先声之作,也是以文学力量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开篇之作。“

阿来:主题创作不是照搬文件

最后,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多年来,我们的四川作家对抗震救灾到持续数年的脱贫攻坚再到现在的乡村振兴,都进行了积极地书写,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虽说不是每一部都成功,但至少能看到这样的写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对文学书写形成了张力。这些题材不是不能写好,而是要在不断的文学实践中,寻找结合点,寻找到合适这种题材和方式的作家。主题创作,不是照搬文件,要处理好现实性和文学性,要体现时代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作家跳出固有思维,对当下的现实和人性,对中国文化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认知,文学创作需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阿来还特别提到,章泥写“茶”,为这个文化符号很强的事物赋予了它本该具有的品质和意义,展现的是通过‘茶’携手共同富裕的奋进过程,这才是时代呼唤的作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