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 百年再启航②丨这支团队赴五条“疫”线作战 借“云查房”让患者少跑路

2022-05-21 01:17: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谢娜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文/视频(视频部分画面由成都三医院提供)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成都三医院供图

名片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

 

获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因良好的实践和科研基础,该科室挂牌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并推动四川首个钟南山院士工作站落户医院。

【故事】

最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简称成都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国平正带领团队开展成都市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接种等相关研究。“争取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造福患者。”李国平说。

过去两年多,李国平所在科室的17名医生、23名护士,累计42人次先后赴武汉市、成都市金堂县、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西安市、成都市公卫中心等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们一边一线救人,一边科研攻关,默默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献智献力。

2020年团队成员支援武汉。成都三医院供图

多线抗疫

助力实现高海拔地区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

2020年2月,武汉。成都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名医生、3名护士,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成都市卫健委直属公立医院首支援鄂医疗队成员,前往当地投身救治工作,一待59天。医生严方涛,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以参与抗疫这种特殊方式“回家”,受校友及母校点赞;“90后”护士梁雪梅在抗疫中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从共青团员到党员的成长……在这支队伍看来,8面锦旗,10封感谢信以及生命的奇迹就是这段岁月最大的收获。

2020年团队的战疫请战书。成都三医院供图

同年2月的一天,辗转8个多小时,李国平一路颠簸,克服缺氧反应,抵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道孚县,到当地医院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他联合专家组紧急针对救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收诊、诊断、转诊等流程和标准,对患者进行精准治疗、提前干预。当地收诊的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转重型几率明显下降,部分重型患者经合理治疗后转为普通型,助力实现高海拔地区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成果。

另一个“战场”,是2020年初的成都市金堂县。该团队再选派7人投入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接诊支援工作。一开始,隔离病房的确诊患者很焦虑——“医生,这个病会让人因疾致残?”“这个病能不能彻底治好?”

有没有办法能及时答复不同病人的问题,还能降低感染风险?成都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胡辉荣说,团队决定建“医疗客服”,对病人的问题24小时“在线接单”——团队通过公用账号把每位病人加为微信好友,通过微信群和病人交流、答疑解惑,直到3月初金堂县最后一例确诊患者出院。

优化服务

借“云查房”设法让患者少跑路

奋战在多条抗疫“战线”同时,团队也在优化医疗服务上努力。

2019年3月,成都三医院钟南山院士工作站暨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揭牌,这也是四川首个以钟南山院士命名的工作站。

依托该工作站,团队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开展呼吸健康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为全市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团队的疑难疾病诊断能力也同步提升。

“云查房”,便是工作站成立以来的成果之一。

胡辉荣举例,过去,病人如在当地医院无法被诊治,就得转诊到其他医院,“这一过程消耗病人及家属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造成病情延误。”

怎样降低时间损耗,让病人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团队结合前期调研,整合资源,让北京、广州等权威专家远程在线“查房”,合力为病人“诊脉治病”,既有利于助病人查病因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让患者少跑路,又有利于医护人员开拓视野、精进业务。

“医生,我连呼吸都痛苦。”成都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何萍记得2020年年底,一位病人就诊的情景。

这位病人在肝移植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并发全身水肿症状,一直未见好转,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果。何萍和团队问诊后,怀疑该患者症状与抗排斥药物副作用有关。

后在患者自愿前提下,团队启动“云查房”,多家单位视频连线问诊,最终证实团队观点,并及时调整病人药物和治疗方案,救病人于危难中,也省去患者省外就医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感言

 

成都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胡辉荣: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将时刻怀揣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使命,在大家最需要时冲出来、顶上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好不平凡的工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