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足音铿锵 治蜀兴川行稳致远

2022-05-27 07:35:1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郭书琼

法治建设足音铿锵 治蜀兴川行稳致远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习近平

 

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内,天府中央法务区正起势成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主导建设的现代法务集聚区,建设一年多来,已汇聚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审判点、成都国际商事法庭等百余家涉法机构,正成为新时代法治四川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

不只天府中央法务区。近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段征程,无不回响着法治建设的铿锵足音。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四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全面依法治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

足音铿锵,护航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行稳致远。五年间,四川全面依法治省开启新篇章,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平安四川建设取得新成效,法治社会建设实现新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任鸿 张庭铭 伍力

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

以法为纲:一体推进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已深深融入四川发展脉动

 

近年来,四川坚定不移将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一体推进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已深深融入四川发展的脉动。

五年间,一系列纲举目张的务实探索和实践,厚植法治四川建设的根基——

贯穿一条红线。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省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省市县三级贯通式成立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将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等制度化。

绘制法治蓝图。健全完善法治四川建设规划体系,编制法治四川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提供行动指南。

夯实基层基础。在全国率先开展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暨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工作,推动解决法治领域具体问题612个,探索形成基层法治建设的有效路径。出台全国首个全省性市县一体法治建设指标体系,让基层法治建设有形有效。紧抓“关键少数”。强化和发挥党政主要负责人推动法治建设的表率作用,出台办法督促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1.7万余名机关干部开展年度学法考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五年间,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成为治蜀兴川的鲜明印记——

明晰权力边界。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部分行政许可的工作部署,简政放权全面提速;深化权责清单管理,6000多项行政权力事项实现“照单履责”。

提升执法效力。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多地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规范权力行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率先建立行政执法不予处罚事项、减轻处罚事项、从轻处罚事项“三张清单”制度,打造“教科书”式执法。在全国率先发布首个省级政务公开9项标准,省级政府透明度排名常年居全国前列。

五年间,持续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得以巩固——

四川推动“法律七进”从“法治宣传七进”向“法律服务七进”拓展,再向“依法治理七进”提升,社会公众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全省48万余名“法律明白人”,4.3万名村(社区)法律顾问,让城乡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100%,让更多的“法治种子”生根萌芽;持续开展“送法进寺庙”,纵深推进涉藏州县依法常态化治理。目前,累计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33个,全社会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以法治四川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

 

循法而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2021年,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采取“共同决定”+“条例”的立法方式,破解赤水河共治难题。作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共同决定”+“条例”为跨行政区划的流域共治提供了“赤水河方案”。

依法而治,循法而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近年来,四川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以“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良法是善治前提。五年间,四川突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不断健全治蜀兴川法规规章制度体系。聚焦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出台《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聚焦助推全域开放,出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创新开展协同立法,携手强化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五年间,四川紧贴发展需求创新探索,积极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省级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70%左右;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

“保姆式”服务企业发展。组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心,每年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4000余次,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8000余次。

“伙伴型”服务开放合作。组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组建四川涉外律师人才库和涉外律师后备人才库,让四川企业“走出去”底气更足。

以法为“剑”,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四川依法依规组织对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实现21个市州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在颁布全国首部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农村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后,组织了8次执法大检查,力促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高效推进;推行重大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提级管辖制度,开展10余项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严惩了一批环境违法案件。

法因时而立,法因时而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在全国率先成立合法性审查、重大纠纷调处指导等5类法治专业小组,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将增强群众获得感作为法治建设落脚点

崇法为民:让人民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法治的根基在于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四川始终以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让人民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从“繁”到“简”。五年间,我省清理“奇葩证明”,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实现一般许可事项现场办结率达到85%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9.2%,“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4.9%。

从“忧”到“喜”。五年间,我省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常态化开展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服务“暖冬行动”,累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挽回经济损失13.7亿余元。从“远”到“近”。五年间,我省不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和政务服务供给。93.7%的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室,形成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开设“12348”四川法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39542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五年来,四川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夯实长治久安的根基,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逐年上升,达到98.72%。

黑恶不除,则民不安、国不宁。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四川依法打掉涉黑组织148个、涉恶集团和团伙1468个,交出亮眼“答卷”。

织密平安建设“网格”,四川超30万名专兼职网格管理员穿梭于12万个网格之间,守护一方平安。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四川率先推行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全省新收案件增幅远低于全国;推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诉前化解、多元化解,五年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428.7万余件。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的永续追求。

近年来,四川纵深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逗硬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整改“六大顽瘴痼疾”6.4万余个。

五年间,公平正义没有缺席。四川创新开展执法司法大评查行动,成立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年间,公平正义得以更好更快彰显。全省法院系统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2021年全省法院审、执结案件154.45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0.46%和18.07%。沿着法治轨道而行,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行稳致远。迈步新征程,依法治省的步履更加坚定,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更大法治力量!

法治四川

兴川辞典

共同立法

2021年,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经三省协商一致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共同决定”+“条例”的立法方式共护一江清水,并于当年7月1日同步施行,这是我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基本解决执行难

一些执行案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执行,人民群众把它称作“执行难”。从2016年至2018年,四川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98.13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495.7亿元,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53.89万例,实现了最高人民法院要求的“基本解决执行难”。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近年来,四川创新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着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提升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市(州)、县(市、区)由党委政法委牵头,建立市、县、乡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集中受理、分流办理、一站解决群众来访事项,努力让群众矛盾纠纷解决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检察开放矩阵

四川省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建立以检察听证、检察公告、公开宣告和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核心产品的检察开放矩阵,旨在以向社会开放的新姿态推进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省检察院还联合教育厅、司法厅、团省委建成全国首个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截至去年底,全省检察机关已建成96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共有45万余名师生和家长走进基地接受法治教育。

兴川寄语

省人大代表、四川瀛领禾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曾文忠:在过去的几年中,四川、重庆两地立法、司法机关为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两地法院进行司法协作,特别是在诉讼领域运用区块链存证技术,极大减轻了两地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负担。今后,希望两地司法机关尝试在民商事、行政、刑事等领域制定共同的工作标准,从更高规范层面推进川渝两地法治一体化建设。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王建平:我要为近年来四川司法部门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所作的努力点个赞。特别是去年关于“青花椒”案的判决,法院把商标权的依法保护与其他经营者对特定词汇的正当使用作了很好的平衡。今后,希望司法和行政部门在涉及知识产权案例中能更好地联动,维护更多中小企业主的合法权益,让知识产权保护深入人心。

撰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庭铭

延伸阅读:

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春熙孃孃”活跃在大街小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