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罗之飏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聚焦新阶段如何发展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记者与省党代表们展开对话。
省党代表:
省乡村振兴局一级主任科员 牟敏
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 陈建清
叙永县摩尼镇党委书记 孙超
井研县研经镇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朱梁英
产业基础渐打牢,曾经劣势变优势
记者:四川已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在这场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支撑作用,如何看待产业发展现状?
陈建清:目前,三青沟村建起了千亩晚熟柑橘基地,村上种牧草、栽果树、建鱼塘,依托这些产业,村里还成立了3家农业公司、4家农民专合社和5家家庭农场,群众通过土地租赁、股金分红增加收入,村里年轻人有就业的、有创业的,都走上致富路。村里的产业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正呈现一个蓬勃发展的势头。
朱梁英:这些年,我们全村引进了10家农业经营业主,流转土地2281亩,盘活了所有的撂荒地。目前,王家沟李子、王家沟脆皖鱼等农产品知名度愈发响亮。村集体还打造出集吃、住、玩于一体的“国学客栈”文旅综合体,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形成“产业群”雏形。
孙超:经过脱贫攻坚,曾经的发展劣势如今转变为优势。过去我们发展滞后,大家几乎只发展传统种养殖业。因为路不通,就连将农产品卖出去的想法都没有。这些年,老百姓主要依靠养鸡养鸭、种植农作物增收。如今路修通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这里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这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条件。
牟敏:脱贫攻坚这几年,全省在产业帮扶上下了很大功夫。从家禽家畜喂养到瓜果蔬菜种植,从一家一户微田园到村集体产业乃至更大范围的产业园区,从短期获利到长期收益,各色各样的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利器,不少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要收入支柱。2021年,全省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1073元、同比增长16.8%。可以说,从脱贫迈向振兴,产业支撑始终是一股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脱贫地区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只是打好了基础,还需要持续用力,一以贯之加强后续培育壮大。
走出去学技术,既看眼前又谋长远
记者:目前,推动产业发展还存在什么瓶颈?
陈建清:现在村里的产业类型很多,建了年出栏仔猪12.5万头的养殖场,去年又新增150亩水稻,建起了200亩药材基地,规模起来了,但是如何实现标准化、现代化,我们没有太多经验,需要相关技术指导。而且,如何将我们的这些产业做出地方特色,做出品牌,需要不断探索。
孙超:乡村旅游产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只有市场需求和部分交通条件支持是不够的,游客来了住哪里、吃什么、怎么耍,如何将消费者留在这里,都需要完善,产业基础还十分薄弱,并且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记者:下一步,如何推进相关产业发展?
朱梁英:现在的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丰富内涵的阶段,目标就是做大做强做优。我们将优化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推广种养结合、轮作套作等复合生产模式,提高土地效益,整合利用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高标准农田等资源,打包生成一批“有血有肉”的项目,提升吸引力。
陈建清:我们计划组织群众走出去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我们还将通过电商平台,把村里的农产品推广出去。
孙超:争取今年将高速公路出入口修通到镇上,进一步增强交通优势。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引进大企业,规划发展民宿产业,增强接待能力。远期,还将整体规划打造康养旅游项目,融入更大生态旅游圈。
牟敏: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将对脱贫地区原有帮扶产业、帮扶园区、帮扶车间坚持长期培育支持。同时,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帮扶村,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