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巴文化考古发掘“双子星”,数千件文物述说千年历史丨文博场馆新体验④

2022-06-01 19:08:4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那就是今年的发掘区,已经开挖3个月了。”乘船从渠县土溪场镇跨过渠江,上岸后翻过一段斜坡,记者的目光落在一片翠绿稻田边的黑色遮阳棚上。同行的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主任张世东介绍,城坝遗址今年计划发掘500平方米。自2014年开始系统性发掘以来,该遗址已累计发掘5500平方米,出土文物数千件,为研究古代賨人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同处达州的渠县城坝遗址和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均入选国家文物局确定的145处“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被称为全国巴文化考古发掘的“双子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出团队长期驻扎两地。记者近日走进两处遗址,感受遗址考古发掘与利用的火热态势。


城坝遗址的郭家台城址展示区,清晰可见的马车车辙印。袁城霖/摄

数千件文物讲述千年历史

在城坝遗址2022年发掘区,工人在探方里小心翼翼地挖土,每个探方均有一名记录员坐在小板凳上仔细纪录。“每天的开挖进度、出土物件等都要详细记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城坝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陈卫东介绍。

该发掘区西北角几十米外,立着一个钢架大棚。陈卫东说,那是2021年发掘区,前些年的发掘区也都回填种上庄稼。

沿着阡陌纵横的村道走1公里多后,一个更大的钢架大棚映入眼帘——郭家台城址,目测面积逾2000平方米。这里肉眼可见的马车车辙印、整齐堆砌的瓦砾、纹路清晰的汉砖、仍旧完好的棺椁......让人仿佛穿越千年历史。


城坝遗址的郭家台城址展示区一角,其中可见古代拱形城门的倾斜砖墙。袁城霖/摄

“郭家台城址是宕渠古城的西城门,城门的倾斜砖墙证明当时古人就已掌握拱门的建筑技术。”张世东边说边引记者前往临近的民居,在民居的偏房、猪牛圈舍记者看到了汉砖的身影。“这些汉砖,附近的居民挖地时都能挖到,过去几十年来被用到房屋建设中。”张世东说,郭家台城址的发掘,充分证明古賨国在渠县。

加紧考古发掘,罗家坝遗址新发掘区同样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十名工人忙个不停。“一个多月前开始的,今年计划发掘500平方米。”现场负责人说。

行走在罗家坝遗址所在的普光镇进化村,记者看到2名骑着电动车佩戴袖章的巡逻人员。上述负责人介绍,这是专门为保护遗址组建的联防队,当地还安排派出所民警,定期与不定期巡逻。

陈卫东长期主持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他告诉记者,两个遗址分别已出土3000余件文物,其中,罗家坝遗址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墓葬区,其出土遗存来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和东周,重要遗存包括铜剑等;城坝遗址的遗存则是在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砖砌门洞,遗存源自东汉至魏晋时期。

相距100余公里的两处遗址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与渊源?陈卫东说,解答这个问题是考古发掘队接下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设中的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宣汉县文体旅游局供图

两座遗址公园呼之欲出

“双子星”考古发掘如火如荼推进,遗址开发和利用工作也紧锣密鼓。

多年前,宣汉县就确立打造全国巴文化高地的目标。在罗家坝遗址发掘区现场几百米外,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工人正在安装博物馆外立面干挂石材和铺贴主馆前梯步。

“博物馆创意主题为‘巴之眼’。”宣汉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熊欧现场摊开一张效果图介绍,从设计来看,主馆正面外观神似一只眼睛,整个博物馆包含馆前梯步,又像古代“巴”字。该博物馆共3层,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一楼、二楼将作为展陈厅,并设置社会教育中心、学术报告厅、考古工作站等,将成为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效果图。宣汉县文体旅游局供图

建设博物馆只是罗家坝遗址开发利用的一部分。在罗家坝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指挥部,记者见到一份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图,初步设计建设遗迹展示区、游客接待区、非物质文化互动区以及串联它们的游步道等。“计划近期在普光镇进化村设计巴文化元素统一风貌,着手巴文化氛围打造。”副指挥长汪清说。

渠县同样要建设城坝遗址考古公园。张世东介绍,相关规划的专家评审已结束,待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批准后开始实施。根据规划,该遗址公园分为核心区、乡村遗产联动区、文旅开发区三大板块,核心项目包括城坝遗址博物馆、郭家台城址展示区、津关遗址展示区、模拟考古基地、考古工作站等,共计30余处参观游览与体验节点。

“建设集遗存保护、考古科研、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参与式考古遗址公园。”张世东说,规划以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及城镇发展,驱动文旅融合发展。


城坝遗址考古公园规划平面图。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