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丨打造幸福、带劲、美好的乡村新未来

2022-06-19 18:53: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昕


丰收时节,南充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当地干部群众采摘蜂糖李。李向雨摄影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6月16日,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五星村,最后一批收割的小麦已完成烘干,转往库房。

两天后,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的种粮大户奉光荣,也正在向大豆播种发起最后冲锋。

芒种前后,颗粒归仓和播种希望不止于阡陌间。6月16日,省委高规格召开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农业水平更高、农村环境更美、农民生活更幸福。

从规划蓝图设计,到田间辛勤劳作,蜀乡大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在转化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的具体行动。

小麦大丰收 四川在线记者 吴聃 摄

胸怀“国之大者”

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好吃!”6月18日,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食味鉴评环节,专家们对参评的35个品种大米逐一点评。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几天前,在永丰村的稻米展示区,正在此地视察的总书记抓起一把“东坡大米”,细细端详,仔细询问大米的品质、产量和价格。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的产粮大省,更是粮食加工消费大省。

2018年在川视察期间,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胸怀“国之大者”,四川持续重点关注粮食安全,今年更是将保障粮食安全摆在全省“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筑牢“防火墙”。谷非地不生,借助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四川启动实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规模,进一步推动“良田粮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逗硬“指挥棒”。围绕粮食种植扩面和增产,四川一手建章立制层层压实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一手稳政策发补贴持续激活农民种粮积极性。去年,与全国同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对未能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今年,又首次将种粮大户补贴标准提升至80元/亩/年,用真金白银让种粮农户见效益。

打好“翻身仗”。锁定新品种研发与农技推广,四川连续多年组织力量攻坚克难,接连推出“川优6203”等为代表的新品种,研发出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今年,在整合全省农业领域科研院所力量的基础上,组建省级种业创新研发推广平台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吹响川种振兴的新号角。

一组数据记录着四川推动粮食稳产增产的奋斗轨迹: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05.4亿斤,时隔20年再次迈上700亿斤台阶;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16.4亿斤,再创新高。

念好“六字经”

持续做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天府龙芽”又要出口了!

6月15日,乐山市夹江县再度敲定1300吨“天府龙芽”系列夏茶出口中亚的订单。这是继去年4月四川发出首趟茶叶出口专列以来,川茶外销的又一喜讯。

纵观川茶等“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崛起之路,2017年是注定被铭记的时间点。这一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方向指引征程。五年来,四川锚定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推动川粮油羊、川猪、川牛、川果等“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用实际行动做大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园区奠定基础。2018年起,四川明确将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用考核办法压实责任,用每年5亿元省级财政资金调动各地创建积极性。我省已建立“省领导分产业推进、市抓县、县管园”的推进机制,率先在全国推行县级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园长制”。至2021年末,全省共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建成省星级园区107个,国家、省、市、县累计梯次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178个。

品牌领航产业。2017年起,“天府龙芽”、“天府菜油”、“四川扶贫”、“天府乡村”等“川味”浓郁的省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陆续登场,“会理石榴”、“巴山巴食”、“眉山春橘”、“东坡泡菜”等四川地方性农产品品牌不断叫响,引领四川优势特色农产品扬帆出海。

去年,川茶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继川猪、川粮油、川菜、川果、川牛羊后又一产值破千亿元大关的四川“农字号”;“天府菜油”旗下品牌常年“刷屏”“中国好粮油”榜单,赢得“菜油看四川”的美誉……品牌崛起、产业振兴的故事正在蜀乡农村不断上演。


村民在麦田里收割 四川在线记者 吴聃 摄

聚焦“五个振兴”

农村环境更美、农民生活更幸福

幸福酥肉、带劲豆花——6月18日,周六,阿坝汶川县映秀镇博爱新村,“带劲豆花”老板杨云刚又一次推出热销的游客套餐。

过上美好生活——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第一书记刘超也把这六个字挂在了办公室墙上。

幸福、带劲、美好,这是四年间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川视察时留下的美好期许。也是近年来,特别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四川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新动能更加澎湃。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2019年起,以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为契机,全省乡村振兴资源要素配置、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持续优化。去年,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当年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入141.49亿元,较2018年增长16.6%。

“领头羊”更有力量。近年来,以人才振兴为抓手,全省回引优秀农民工村干部1.4万余人,换届后的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一半、“一肩挑”比例达97.5%。去年,共完成高素质农民新培训3.6万名。

新乡风引领新风尚。202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省级立法,并先后公布两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全面启动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和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在四川,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形成,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

新村貌更美丽。去年,全省分区分类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至去年底,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6%的行政村。

农民生活更美好。去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5元,较上年增长10.3%,再次跑赢全省平均增速。而伴随着“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数千万老乡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正在迎刃而解……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殷殷嘱托,激励全川。

从南到北,小麦满仓,禾苗青翠,天府蜀乡,共同奔向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未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