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西部②| 猪圈改成图书馆,重庆这个村真艺术!

2022-07-13 16:36: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东升村一景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文/图

7月12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的第一站,走进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看这里如何用艺术活化乡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白墙黛瓦的民房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香柳夹道飘香,人工水渠如“长龙”横亘山间……走进东升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东升村香作体验空间

“香柳和水渠是东升村的两大IP。”东升村驻村第一书记杜晓睿向记者介绍,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东升村通过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和乡村文化,与四川美术学院等单位合作,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走出了一条“农+旅+艺+学”融合发展之路。

香柳是东升村的特色产业,早在2010年,该村就从沿海地区引进黄金香柳,目前种植规模已达700余亩。以“香柳”入手,当地开发出了手工皂、蜡烛、手工浮雕等系列香柳文创产品。同时深挖传统竹编、柳编、农耕、灌溉、粮油等资源优势,建立起民艺课堂、灌溉课堂、粮油课堂、稻田课堂等研学基地。

由老旧房屋改造的艺术空间

紧扣“柳”元素,该村还打造了7000平方米的杨家坝“柳门”特色景观院落。走在乡间小径上,随处可见利用闲置资源改造的艺术空间。“这是用猪圈改造成的凉亭和图书馆,这是用闲置房屋改造成的咖啡吧。”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院长、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天祥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村里还设置了“柳耕”农耕文化园、“柳音”广场、“柳趣”儿童乐园、“柳书”书屋、“柳宿”民宿、“柳农”稻草园6个景点,这些极富艺术魅力的乡村景点都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由猪圈改造的图书馆

水渠则是村里的另一大亮点。站在村里举目眺望,一座“空中水渠”横跨山间。这是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柳荫水渠。村里69岁的老人王吉勇是水渠修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向记者讲述起一段尘封的往事。

“上世纪70年代,柳荫镇常年干旱,农作物收成很差,老百姓生活困难。”王吉勇说,当地投入了5000名青壮年,村民开山凿石、徒手搬运、肩挑背扛,历时十余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建成了一座83公里的水利工程。尽管随着技术进步,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水渠的灌溉功能也逐渐消退,但它却没有退出人们的视野。

柳荫水渠

如今,柳荫镇境内一段保存完好的3公里水渠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景点。2020年1月,四川美术学院的教授们创作的《一锤定荫》大型雕塑在东升村的一处干渠下落成,定格了那段艰苦卓绝、团结奋进“水渠精神”。“现在村庄越来越美,村里的人气也旺起来了,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王吉勇说。

更多的乡村闲置资源正在以另一种方式重获新生。从2018年起,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还与柳荫镇携手,将修建于1956年的柳荫粮仓改造成艺术粮仓,如今这里设置了百年乡村建设与乡村美育厅、柳荫农耕文化遗产专题展、中小幼学校乡村美育博物馆等常设展馆,成为了一大公共文化空间。

利用农具打造的乡村一景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称为‘乡建四杰’的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曾齐聚北碚,使北碚成为了当时全国乡村建设的集大成地。”柳荫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沿着先贤的脚步,如今当地继承着丰富的乡建文化,把美育理念融入到乡村建设中,用艺术让乡村遗产活化再生,实现乡村振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