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 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8%

2022-08-01 20:13:4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7月27日,四川省射洪市沱牌镇文宝村的射洪柳欣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内,玉米秸秆和青贮饲料堆满仓库。一大早,合作社理事长张亚玲就忙着为前来卖玉米秸秆的农户称重。

眼下正值玉米收获季节,玉米秸秆成了宝。经过粉碎、添加微生物菌剂、打包机覆膜、发酵等工序,秸秆变成了牛羊爱吃的“草罐头”。

秸秆饲料化是四川省秸秆高效利用的一个缩影。近日,记者从2022年全省秸秆高效利用固碳减排现场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8%,涌现出了一批秸秆高效利用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机制。

新技术

能当饲料,还能种蘑菇水稻

在射洪柳欣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秸秆还能加工成基料制作菌袋,菇棚内,菌袋内已长出秀珍菇。

“一斤秸秆能出一斤菇,每斤菇批发价是6元。”张亚玲算了一笔账,通过秸秆基料化、饲料化等多种方式,合作社一年可利用秸秆1.5万吨,年毛利润可达200万元。

秸秆还能制作育秧盘。在射洪市沱牌镇二教寺村,记者见到了利用秸秆基料制成的无土化育秧盘,里面长满了翠绿的秧苗。“秸秆经粉碎后,与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再添加微量元素,采用秸秆压缩机就能压制成生物质环保育秧盘。”射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技术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环保,能实现秸秆育秧盘自然腐解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四川已形成秸秆处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高效利用新技术。2017年以来,已建设69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2021年新培育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秸秆“五化”利用市场主体282家。

下一步,四川省还将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和科研成果,因地制宜推广“秸—饲—肥、秸—能—肥、秸—菌—肥、秸—炭—肥”等循环利用模式,促进秸秆高值高效利用。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示范展示秸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

新机制

三方联结,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红阳村,一度废弃的村集体闲置房屋已变身为秸秆收储中心。

“秸秆利用一大难点就在收储。”红阳村党支部书记陈勇说,该村建立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与全村36户种粮大户签“订单”,实现精准有序收储,同时动员散户将自家秸秆运至田边干道,方便车辆转运,目前全村规模经营主体的秸秆离田收储率已达90%。

四川省秸秆产生量长期稳定在3600万吨以上。如何提升利用水平?

泸州古蔺县发挥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力量,提供专业收储服务。“我们综合秸秆产生量、牛羊养殖场分布等因素,以3公里运输半径为标准,通过自建、与养殖户共建等方式,建成秸秆收集加工点24个。”古蔺县清翔肉类食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钟永强说,2021年,公司累计完成秸秆黄贮饲料生产1.41万吨,秸秆饲料业务产值600余万元,带动625户农户平均增收4512元。

还要支持企业。“绵阳年产秸秆占全省总量近10%。”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支持10余家大型饲料化、肥料化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探索秸秆离田生产饲料、有机肥,并在财政补贴、用电优惠、金融信贷、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2021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82%。

下一步,四川省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收储运体系,打通高效利用链条,提升秸秆产业化高值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专业化、精细化运管服务,扶持合作社、种植大户为“秸秆经纪人”,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谈订单合作,形成三方利益链接机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