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一枕新凉一扇风|二十四节气里的巴山蜀水⑬

2022-08-07 09:42: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今日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关于“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阐释的:“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敛”,意思是收敛,说的是万物到此时开始进入收敛状态,这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里的“秋收”含义相近,秋天既是粮食瓜果成熟收获的时节,也是自然万物感受到凉意后主动收敛的时节。

立秋是古时的“四时八节”之一,称“立秋节”或“七月节”,一直倍受重视。作为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民谚中有“晌午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的说法。但实际上,此时伏天还没过完,暑热通常还会持续二十到三十天左右,人们将这段时间称之为“秋老虎”,民间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

“立秋”物候纪

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李建中表示,立秋节气对于农事活动的影响非常大,民间广泛流传诸多立秋农谚,便是人们对这一时节农事活动和农耕经验的总结。

关于立秋节气的物候,古人是这样总结的:“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也就是说,此时的风已经不同于暑天的热风了,天气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二候白露生。是说大雨之后或者早晨起来,大地上会生出茫茫白雾,但尚未凝珠。这些白露或白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在温度下降情况下形成的。

三候寒蝉鸣。寒蝉,又叫秋蝉,它们有一种特殊能力,能感受到阴气的来临,因而发出鸣叫。蔡邑《月令章句》说:“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寒蝉之于秋天,是一种信号,它们的鸣叫说明天气真的要变凉了。另一方面,当天气真的冷凉下来后,寒蝉也无法再鸣叫了,即所谓“噤若寒蝉”。

此外,李建中表示,谈立秋时节的物候,就不得不说到梧桐。“梧桐有一个特点,喜欢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但不耐寒。因此,它成为植物里面对节气最敏感的品种,立秋一到,它就会敏锐地感受到天地间滋生的一丝凉气,于是开始落叶,以降低自身消耗。这便是所谓的‘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立秋”民俗纪

李建中表示,立秋节气的习俗非常丰富。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立秋日天子便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以后立秋习俗不断发展变化,可谓五彩缤纷,其中最著名的,有咬秋、晒秋、贴秋膘等。

贴秋膘

就是立秋时候吃肉补身子的习俗。过去,许多地方都有在立秋这天用秤称体重,把当天的体重与立夏日或夏至日所称体重做一个对比。如果体重减轻,就是过了一个“苦夏”,立秋时候就需要“秋补”,以弥补夏天的损失,特别是小孩更需要补。怎么补呢?就是在立秋这一天多吃肉。在四川很多地方都有“以肉贴膘”的习俗,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肉类成为立秋当天四川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式。

晒秋

在山区和农村地区,每年立秋前后,随着粮食果蔬的成熟,这里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晒秋季节。在江西婺源,每年立秋前后,挂满粮食的墙头和摆满簸箕的晒架,把篁岭装扮成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当地村民这种在秋天到来时为把农作物晒干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场景,如今已经晒成了当地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成了“最美中国符号”,晒成了当地开展乡村旅游的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往观赏、拍摄、打卡。

喝立秋水

在四川和重庆的一些地区,过去民间有“喝立秋水”的习俗。在立秋日的立秋时辰,全家老小都准时喝一杯立秋水,据说喝了这杯水,可以消除体内积热,秋后不拉肚子。

古诗词里的“立秋”

 

立秋日(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立秋前一日览镜(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立秋(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文字整理 成博

海报制图 沈晓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