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生代 手绘2000多张川剧脸谱

2022-09-02 17:34: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人物名片】

熊启,就职于成都市京剧研究院。2017年10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川剧脸谱艺术人才培养》,在著名川剧脸谱大师欧阳荣华的指导下,完成欧阳氏脸谱传承,传承成果集结在《川剧脸谱艺术》一书中,2017年末至2020年初进行不同地区的川剧脸谱进校园、川剧脸谱进社区等活动。2019年5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戏曲动画创作人才培养》,利用传统戏剧元素与现代动画符号相结合,体现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效果。

罗敏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说到川剧,不少人立刻想到的就是“变脸”。一张张变化多端、形神兼备的脸谱是表演者展示绝技的核心载体。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川剧脸谱背后寓意是什么、有何讲究之处,却知之甚少。为了向年轻人“安利”变脸之外的脸谱世界、川剧的绝妙精彩,成都“95后”的戏剧道具设计制作师熊启4年多来,一头扎进搜集、发掘、研究、创作川剧脸谱里,目前已绘制了2000余个脸谱。

8月10日,记者来到熊启工作室,绘有脸谱的折扇、面具、鹅卵石以及待装裱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脸谱等随处可见,很难想象这些作品均出自眼前这位身型高挑、帅气的小伙熊启之手。从他手绘的川剧脸谱,看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熊启

换个方式传承川剧技艺

按熊启的话说,他是误打误撞开启的绘画川剧脸谱之路。

熊启生于川剧世家,曾祖父、爷爷奶奶、父母三代人都从事川剧表演艺术。从小耳濡目染下,对于川剧的唱腔、“生旦净末丑” 五大行当、特征等等,熊启都再熟悉不过。“别人的童年都是看动画片,我的小时候就不一样了,看的更多的是戏曲频道。”熊启笑着说道,受家人的影响,川剧经典剧目他都熟稔于心,一个个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早早在他脑海里留下了烙印。

然而跟很多年轻人一样,从小单一的生活环境让熊启竭力想脱离川剧,开启另一番生活体验。大学时,熊启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当起了“美术生”。

本以为与川剧再不“搭边”的他,2017年毕业实习前夕,在父亲的劝说下,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川剧脸谱艺术培养”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熊启对于川剧脸谱的样式、色彩、技法、特点有了全新了解,并被其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对川剧脸谱的探究。

川剧脸谱作为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脸谱应用之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三教九流,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神话传说中,都有脸谱相匹配的角色形象。”熊启说,与西方戏剧写实艺术不同,川剧艺术注重的是写意、传神,这恰恰是川剧脸谱艺术大显身手的地方。

脸谱艺术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熊启开始尝试着创作一些具有川剧特色的脸谱。他的毕业设计作品,则将传统的十二生肖与脸谱文化相结合,创作出系列作品《十二生肖闯江湖》。作品对川剧脸谱的创新表达,得到了指导老师的高度肯定,也增强了熊启继续川剧脸谱研究与绘制的信心。


熊启的师门合照(图中熊启师父欧阳荣华)

在“复刻”中创新发展

在熊启的工作室,一把展开有1.8米的折扇格外引人注意。“我身高182公分,这是比着我身高定制的。上面画了75个不重样的脸谱,分为人、神、鬼三类。”熊启向记者介绍起这些脸谱代表的角色和特征。

只见这些脸谱神形各异、颜色对比强烈,有的横眉冷对,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刚正不阿,有的邪魅奸诈,蕴含着巴山蜀水的谐谑之趣,不仅“好看”,更让人惊叹于川剧脸谱的丰富多变。

熊启说,相较于京剧等脸谱来说,川剧脸谱最大的特征就是“一人多谱”,像关羽不同造型的脸谱就有十来个。为何同一人物会有多“面孔”出现?熊启讲道,这就体现了川剧脸谱的“相随心变、相随情变、相随时变、相随物变”四大特征。随着人物身份、性格、情绪、环境的变化,在脸谱中也得到表现。

而每一个脸谱形象的诞生并非凭空想象,熊启通过翻阅历史资料、向川内老一辈川剧演员等请教,“复刻”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创作。“即便是川剧从业者都不一定说得清脸谱的门道,我只有向四川各地川剧团的前辈们讨教,他们中大多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年龄偏小的也过了古稀之年。”正是抱着对川剧脸谱艺术的执着态度,熊启希望每一个脸谱作品经得起推敲,符合历史故事和民间流传的特征形象。

脸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来源于戏剧,也服务于戏剧。“一个脸谱一台戏,戏没看懂就不要画脸谱。”这是其师父——著名的川剧艺术家欧阳荣华常常说的一句话,熊启牢牢记在心里。

脸谱的历史可追溯到傩戏面具、青铜面具、汉代角抵戏、唐代歌舞戏等中。但到了当下,“还在坚持绘制川剧脸谱的人越来越少了,像我这样坚持绘制的年轻人那就更少。”熊启说。

为更好地传承川剧脸谱绘制技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熊启除在成都京剧研究院上班外,还利用空余休息时间将川剧技艺带入校园、社区,或是开展线上直播授课,让更多人认识川剧脸谱,以这样的方式让川剧走入更多的群体之中。

授课之前,熊启习惯性备好课,了解学生们学了哪些历史事件、语文课文。“川剧脸谱课不能照本宣科,要站在学生所认知的知识库里,让讲到的脸谱历史故事是大家所了解的,能够引发兴趣和共鸣的,否则就是超纲教学,学生提不起兴趣,也达不到普及川剧脸谱艺术的目的。”

如今的川剧脸谱已不停留在川剧表演本身,作为四川非遗代表性、标志性物件,熊启的脸谱作品经常出现在文化艺术陈列、国际文化交流中。熊启也在尝试开发更多的文创产品,让脸谱艺术的光彩更加闪亮。

(图片由受访者授权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