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草鞋见妙处——从新旧两版《草鞋县令》品磨戏之道丨西岭雪·品读

2022-09-17 16:26: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剧照。主办方供图

川剧《草鞋县令》在9月15日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取材于清朝嘉庆年间什邡县令纪大奎在任政事,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指导,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川剧院、中共什邡市委、什邡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袂打造的一台主旋律戏曲。

该剧目集结了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陈智林、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刘谊;国家一级作曲李天鑫等数十位川剧大咖,可谓四川川剧“毕其功于一役”的图强之作。

事实证明,该剧自2018年首演以来,演出七十余场,斩获奖项二十余项,算是“求仁得仁”。2022年,制作方以该剧代表四川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角逐“文华大奖”为契机,邀请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国内著名导演查明哲再度磨戏。新版《草鞋县令》6月再演,让观众欣喜地看到了剧目在磨戏之后实现了价值向度、内容聚焦、审美空间、表演创造等多个维度的拔节生长。

一、价值向度:从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

王国维《人间词话》点评诗人面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1】;“入乎其内,故能写之,故有生气”【2】,即深入生活才能写得生动;“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故有高致”【3】,即站得高远,才能把握全局、看清本质。如果说,旧版《草》剧记录了纪大奎解决什邡百姓饥馑旱涝问题的过程,是现实生活的“入乎其内”;那么,新版《草》剧则重铸了纪大奎的灵魂,分析回答了他解决什邡百姓饥馑旱涝问题的原因,是现实生活的 “出乎其外”。新版导演查明哲怀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于旧版基础上寻求超越,他以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为纪大奎为民解困注解因由,力求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打通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审美时空,提升全剧格局和人物的境界。

苏轼《定风波》巧借遇雨潇洒徐行抒怀,表达了词人饱经忧患折磨仍不畏惧不气馁的坚毅品格和旷达胸怀,他因重理轻利,因而顺境、逆境,辉煌、低谷,他都等同视之,无所不安,始终保持超然的心境和进取的态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为国为民忠勇务实,建树贡献多多。在他身上,充分地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伟大人格。生活本是一道难题,最难的是破解的过程。面对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消沉抱怨;有的人积极自救、自愈,他们利用苦难为心灵淬火、加钢,让内心足够坚定、足够勇敢、足够坚强,提升境界超越现世并释怀。当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苏轼知道“肉体生命是永恒精神在刹那间存在躯壳中的形式”【4】,于是他尽情享受生命,把一生活成了普照众生的永恒之光。这就是《定风波》的境界,也是导演为全剧重塑的精神境界,为纪大奎打磨的人格魅力,也是纪大奎为民办事的底层逻辑和道德皈依。

剧末,响起的山歌:“官自七品修,官休心不休”是查导对纪大奎剧中作为的点睛,对即将转变的杨承祖的期冀,也是带给观众的思考。通过体味《定风波》意境,我们知道,当人的境界越高,越会恬适地看待沿路风景。其理如鲁迅评《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5】,显而易见《红楼梦》的精髓和主旨,不仅是经学家道学家眼中的世界。不同境界不同素养的人看待问题,往往基于他们不同的知识结构、理论体系、理解领域出发诠释,形成的观点看法有局限,有盲区完全可能,甚至盲人摸象也说不一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登高望远,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模样,执着于一时,从长远看,会透支精神,得不偿失。七品官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倘若大家向上向善修行修心,一起登高望远,小则,养心悦身愉情,大则,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这对国家、对为官者,还有百姓,有百益而无一害。

二、内容聚焦:从记事到见人

旧版纪大奎有句话说得好:“这廉吏我勉强可算,这能吏,我却为时过早!”的确,旧版纪大奎是廉吏。清廉,实际上是对官员作风方面的要求。廉吏经得起诱惑,受得住底线,不贪污徇私。官员清廉是百姓之福,但与百姓的丰衣足食毕竟隔了一层,因此,旧版纪大奎,不亲近观众,也情有可原。且旧版剧情繁杂,一定程度地制约观众对廉吏纪大奎的情感认同。如,陪伴纪大奎左右,最亲近的人,其师石先生、其学弟杨承祖、其妻石竹娘都是刻板迂腐的道学家。道学家的思想常常逆时代而行。他们齐心协力为纪大奎前程铺路,瓦解他的公心至观众都反感,而他自己却容忍和迁就,无疑给纪大奎爱憎蒙尘,无法吸引观众青睐。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人醒悟是困局,众人醒悟是通途。成天浸泡在浓厚道学氛围里纪大奎,有如温水青蛙,他能冲破壁垒,坚定所悟,令人怀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纪大奎与道学亲人其乐融融相看不厌,更是后来“跑山悟道”偶然为之的证明。倘若旧版纪大奎再遇相似吏治难题,他能一如以往地勇毅吗?旧版无法推测,有破无立。新旧版纪大奎均放言洒脱之态“七品芝麻官,眼屎大点前程,毁了也就毁了嘛!”但旧版没有深挖和表现此话因由,故而旧版纪大奎为民办事成了一次性事件,尽管旧版热情洋溢地赞颂廉吏纪大奎这个人,而实际效果似赞颂了他为民办的事儿。正如“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6】,好事具有偶然性,而好人才有必然性,倘若颂扬好事的根基没有打牢,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简而言之,倘若不能从清官、好官的戏剧剧目中,充分感受到他们的人格力量和道德魅力,那创作力度、技术是力有不逮的。

中国百姓那么热爱清官戏,源自特定的社会现实原因集合成一种强烈深沉的审美倾向。观众对舞台官员的审美期待和百姓对现实官员的为政期待完全一致,清官形象和观众心理以相当稳定的状态在相互对应着。从古至今,像包公、焦裕禄、苏轼、于成龙、董宣、海瑞等清官深受百姓喜爱,源自他们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的熠熠生辉,他们将自己内心对公正的坚守外化为社会正气和百姓温饱,不偏不倚,无私无畏判断、决定和行止,做出对国家,对百姓有益的事,其风范气度,点亮众生。为此,新版为“术”求“道”,删去石先生,过滤掉石竹娘道学气,让纪大奎乘着“载魂之舟”来,再上高景观,探察李冰陵,找到实际治水方案,还找到什邡民俗古风“伐木为棺,以棺为舟,以舟载魂的载魂之舟”!“载魂之舟”寓意“人生百年,驶向彼岸之时,不能只是一副躯壳。要有灵,有魂,有精,有神,所谓灵魂不灭,实则精神不朽也!”并挥笔书写“离微不二”(无我无造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以示赤子真心,耿耿如一,深耕他的人格品质。查明哲导演还为纪大奎赋予全新精神种子:“一叶在民生疾流苦水,尘浪宦海沉浮中,耿往独行,驶向彼岸的载魂之舟”。至此,新版纪大奎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他全力解救高景观流离饿殍于倒悬的关怀和担当才不是一次性的偶然艺术,而是向内生根的必然行为,有了依凭,他的亲民举动更加让人信赖。


剧照。主办方供图

三、审美空间:从紧仄到充盈

李渔说:“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7】

一般戏剧都尽量要求观众感知灵敏、近切、强烈。舞台演绎,与其说是故事现场,不如说是审美现场,剧目创作,不仅完成故事勾连,还要实现审美塑造。在剧情推进中营造普遍、典型的审美旨趣,组织连贯、整一的审美感觉,触发观众情感,使其入乎其中感同身受,与台上人物同心绪共思索,形成情同此理深有其感的审美共鸣。倘若一出戏的故事情节,须观众硬性调动记忆和理智方能明白“来龙去脉”,而细细分析这种“来龙去脉”,又理不出所以然,那么,这样的剧目,往往很难有足够的余裕为观众提供即时的审美享受,随机式、强迫式的记忆和理智对观剧审美体验的冲击是致命的。

旧版存在这样的问题,剧情拥挤、枝节满杂。该剧剧名既为《草鞋县令》,那么,全剧矛盾理所应当是纪大奎为民务实的草鞋观和杨承祖为己务虚的官靴观之间的矛盾,这组矛盾是记忆损害不了,时间磨蚀不了,在广泛社会历史领域中具备典型的、必然的普遍旨趣。然而,旧版干扰信息多,未能贯穿始终耕耘这组矛盾,以至于观众注意全放在梳理情节与信息间的关联、包含、主次、因果等逻辑上,真正带入观众理解、共鸣的旨趣基本集中在《跑山悟道》《花式贿赂》等具体场次,全剧审美空间芜杂紧仄。

新版摒弃了旧版非本质、偶然的,又对剧目的艺术性没有帮助,甚至搅乱主题的明确性,损害思想性的素材,让全剧更集中、更典型。新旧版纪大奎为民均做三件事:赈灾、招抚和修水渠。新版三事层次分明,事与事之间关系指向清晰:只有削去高景观山民罪籍,什邡县民才接受,他们种茶换粮,缓解全县饥贫;只有从李冰陵凿水渠,引水古瀑口,灌溉万亩良田,什邡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简言之,为赈灾,招抚是治标,修水渠,是治本。

与此同时,纪大奎在赈灾行动中,一对本质矛盾裹着一对生活矛盾浮出水面:招不招抚及以茶换粮还是缴茶充公,背后是纪大奎为民务实的草鞋观、其师弟杨承祖为己务虚的官靴观的矛盾和较量;拆不拆迁川人圣主李冰陵,牵涉高景观山民求真务实办事观和什邡百姓顾及民俗禁忌办事观的分歧,从而进一步激化纪大奎和杨承祖两人价值观的分裂。

可以说,新版从始至终,围绕这对主要矛盾展开剧情,化繁为简地拓宽了审美空间,观众无须调动更多记忆和理智,便能饶有兴致地观赏回味。

举个具体例子。旧版开头。什邡闹灾,灾民求救,刚上任的纪大奎在文会中接状子,先是高景观山民漆娃告状,告县丞杨承祖瞒报灾情、贪污常平仓、组建烟茶行会、拒收高景观烟茶、谋杀高景观五千山民等几大状,再是什邡百姓告状,告纪大奎处置灾情无力……此时,纪大奎行动是接状子,头绪繁乱的状子,接归接,但与之相应的美学效应却没有形成。再者,文会段除了交待纪大奎读书人身份,再无其他作用,有干扰叙事重心之嫌。杨承祖贪污常平仓、组建烟茶行会,这两大罪状并未向前推演,而是草草收尾,除了不连贯地证明他务虚惟上,再无用处。后来,什邡百姓力保李冰陵,为杨承祖所利用,贿赂纪大奎,他们上场的目的是衬托杨承祖的价值观,而开头展现他们告状纪大奎赈灾不力,于这衬托是反向用力。新版遵循写戏讲究无一字无目的,秉持更高美学追求,整合的整合,勾连的勾连,打散的打散,删除的删除。新版开头从什邡闹饥荒,漆娃和百姓求救起,经开官仓放粮、赈济高景观山民两事,旋即转到纪大奎和杨承祖立场对立上来,两人迥异的价值观和盘托出,全剧核心矛盾、审美感觉自此生根开花、郁郁葱葱。

四、表演创造:从审美观照到美善合一

二节已知,旧版纪大奎是附着事件上的廉吏,他从行为上绝不官靴化,但也没有在精神上充分草鞋化,前文已经分析其不可亲的“疏离感”。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旧版《跑山悟道》一折非常经典,这一场里的纪大奎为清官戏人物长廊贡献了令人印象深刻、全新父母官形象:他脱官靴、换草鞋,爬坡上坎,艰难蜕变,对现实中某类好官予以提炼概括,包含了广泛的社会理性内容,能够在万千观众之间产生审美效应。旧版予戏剧人物纪大奎以审美观照,并在新创剧目的阵营里,开掘开拓出原创性强、能留给历史的经典折戏,这点值得充分点赞。但从整个剧目来看,旧版没有考虑纪大奎作为清官戏清官塑造的特殊性。事实上,清官戏清官的美学效应,观众从不以政治为念,从不以他们改过自新为念,他们的情感总是天然地贴近纯厚正直的好人,这是民间最朴素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的力量,超乎想象地强大,潜移默化地融入对戏剧人物的美丑褒贬之中。可以说,清官戏清官主人翁,能否形成艺术美感,与剧目概括提炼到现实中某类好官无关,与清官本身的人格道德有关。他们的人格道德等同于他们形象的美学生命,因此,新版将纪大奎改为美善合一的人物,兼容审美理想和道德理想。正如主演陈智林说:“之前的主题重点展现纪大奎的廉洁,这次则表现他一心为民的思想。我希望自己塑造的纪大奎,不仅是一个清官形象,他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民之心的贴心官员。”那么来看看,主演陈智林如何实现贴心官员的生动创造,让正派书生发生艺术蜕变,既呈道德之美,又含艺术之真?


剧照。主办方供图

纪大奎形象的道德之美,全剧以二维呈现居多。比如,开端发展部分,从纪大奎登台亮相,开仓放粮,欲收漆娃为义女,以茶换粮,救活百姓,察访高景观民情,会山民首领吴中隆,为山民开脱罪籍……他都在安抚百姓,寻求信赖。主演陈智林须生应工,虽一身官生行头,但他仪态端庄,性格平和,语气侃切,内里敦厚,注重念白节奏、语速、音调和表情的稳妥相配,突显了人物实诚的特质,给人满满信赖感。再如,诠释川剧写意境界《跑山悟道》著名一折,也是一种富有象征意味的呈现,表现纪大奎脱官靴、换草鞋、脚起泡、流血后不再疼层层递进的过程。空阔的舞台,写意的手法,这之中山路的崎岖、光线的昏暗、官衣的累赘,官靴的沉重,草鞋的轻便,在陈智林“抢背”等身段动作、特别是快慢皆稳的台步中,实现了方寸舞台与乾坤世界的大转换。

纪大奎形象的艺术之真,全剧以戏剧矛盾凿开三维淬炼、精磨。该剧戏剧矛盾为纪大奎的草鞋观和杨承祖的官靴观之间矛盾,然而纪大奎和杨承祖是上下级关系,杨是纪的贴心跟班,为纪的政绩操碎了心,这决定了剧中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战;纪要是自私一点,他没有对手,他的形象深不下去。因此,主创利用全剧矛盾促使他内里博弈、慎思,在高潮段落设置了《意难平,心澎湃》和《融融暖日我独觉冷》两个最为典型、瞩目唱段(删减旧版多余唱段,保留而来的精华唱段),以表现纪大奎因高景观山民的痛而痛,因什邡百姓无视山民的痛而冷,用戏曲刻画人物心理的拿手好戏,将纪大奎道德之美向内生根,驶向三维,更为真实地支棱起来。 “能感受到痛苦,说明你还活着;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才能证明你是人”托尔斯泰这句话精准地解释了纪大奎人物形象塑造进一步抵达真实性的重大突破。此刻,陈智林深刻体味戏词内容,以充沛的感情和卓越的唱功,以心试心地传递人物细腻复杂的情绪情感变化,将纪大奎形象丰满地树立出来。

先看《意难平,心澎湃》这段。此时,有胆有识的吴头领,他拔出胸中箭,奔赴黄泉路,他以身盟誓,血荐轩辕,其执拗担当,深深震撼了纪大奎的心。陈智林就此段之演绎,十分出彩!他寓情于腔,紧紧抓住纪大奎的震惊、悔恨和立志等情愫,从“意难平”高音起,旋律高亢而悲切,到“心澎湃”越走越高,尤其到“澎湃”二字,他以深沉的气息和稳定的喉头状况,挺拔稳定地支托着最高音,用宽宏透彻的唱腔,将震惊的情感尽情抒发,此刻,有高度的川剧唱腔,也有了宽度和厚度;旋即音区落到:“民生疾流伴苦水……心魂耿耿解虐债”,这段字句密集,陈智林以进行曲风格逐字“顿”出,他气息流畅,准确换气,像弹拨古琴,稳健、有力地行进节奏,一种责无旁贷的气势带入进来;接着“此事本该我担待,虽是前途有障碍……愚公有恒大山排”,旋律更宏阔,心意更坚定,陈智林腔随情转,他以金石音质,使这一番内省哀恸情深,再配以表情,把纪大奎的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刚毅坚韧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痛定思痛后,他决定“人生能有几回搏,我把山水来安排”,陈智林稳住喉头,强化气息控制,以高亢宏亮的长音把整段推向高潮,鲜明展示川剧高腔高亢行腔的浓郁戏曲风味,也表达了纪大奎与过往犹疑诀别的坚贞决心和排除万难、挺身担待的大无畏精神。

再是《融融暖日我独觉冷》段。什邡乡亲向纪大奎行贿金银财宝、高官厚禄、文名美名等,代价是他无视高景关山民生死,身为什邡父母官,他该情何以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倘若他默许贿赂之举,则意味着他纵容无道了,纵然他文名千秋,登上高位,与之对应的就是什邡今后再无道,美善再无容身地。纪大奎身处花团锦簇中,却满含富贵之冷。一个“冷”字,生动贴切地体现了纪的道德操守。此段陈智林准确体会纪大奎的思想感情,从“融融暖日我独觉冷,熙熙攘攘我独徘徊”清唱起,他以深沉的散板,适当打开喉咙,在气息支撑下运用轻声技巧,抒发了禹禹独行的自我坚守的凄恻冷寂,内心的凝重扑面而来;接着陈智林用心用意感知纪大奎内心深处的声音,“他送我,文名烈烈超同侪……我的盖棺有人抬”。借盛景抒寂情,赋予声音凄冷色彩,着力渲染意境,似乎所有的光鲜、灿烂都入不了他的心,即便他担得起盛名,配得起繁华,但以无道换来的盛名,很遥远,很陌生,一种灰败、荒凉的情味涌上来。他再次突破小我,贴切描摹纪大奎内心感情:“世人都为我喝彩……一灵不昧真如来”,他在高音区展开演唱,伴随旋律的逐步宽阔高扬,终迎来了裂帛断金、宏阔高远的意境,全场沉浸在一种悲壮激荡之美之中,一个有坚持,有原则,有同情心的鲜活纪大奎呼之欲出。

综上所述,川剧《草鞋县令》新旧两版的迭代是“磨”戏的成功典范,不仅实现了价值向度的拓展、情节枝蔓的修剪、审美空间的重塑和表演内涵的升值,同时带动了剧目全维度的质的飞跃。在视觉系统上,采用大量诗书画印元素,彰显中国传统美学特质。在音乐设计上,融合什邡民歌和四川灯戏,尽显地域腔调特质。在角色塑造上,不仅增加了“二度梅”陈智林塑造纪大奎的主角的高光,同时打磨出了配角的华彩,梅花奖得主肖德美以腔载字的表演让杨承祖只顾私利,明哲保身的盘算淋漓尽致,梅花奖得主刘谊以青衣应工让石竹娘贤淑端庄的兰蕙跃然台上,李乔松的吴中隆恰切净角的赤胆情深,至刚大勇,苏明德的雍奴丑而不丑,高雅诙谐,等等。可以说,川剧《草鞋县令》从旧版到新版的蝶变,为如何“磨”戏蹚出了切实可行的道道,做出了剧目提升的范本,值得更多有志于成为精品力作的剧目复盘解构和学习借鉴。(邓添天 )

注释:

[1] [2] [3] 王国维:《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4] 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4页

[5] 鲁迅:《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6] 成敏译注:《小窗幽记》,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页

[7] 李渔:《闲情偶寄》,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33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