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9月19日,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露天矿5G远程操控中心里,3台酷似电玩城飞车游戏设备的远程操控座舱一字排开,穿着工作服的矿山工人一边盯着眼前的多块屏幕,一边转动手中的方向盘。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露天矿5G远程操控中心。唐子晴/摄
屏幕另一头,正是3公里外的攀钢朱兰铁矿生产现场。一台台矿卡通过5G信号传输实现远程操控,实现装车、运输、卸料。依托高带宽、低时延的5G专网,通过现场的多个高清摄像头,就可以在大屏幕上清晰地掌握矿区现场动态。同时,从装备的高精定位到数据的采集处理,都可以快速呈现在屏幕上,实现安全高效远程作业。
在202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2)上,“攀钢矿业5G远程采矿”项目作为我国5G垂直行业应用案例,向全球展示5G远程采矿技术,这在国内冶金矿山领域尚属首例。
直击痛点,智慧矿山梦想实现“一键出矿”
朱兰铁矿,是攀钢“钢铁粮仓”。19日下午3点,站在矿山顶,风混杂着矿石渣的气息从不同方向吹来,光线猛烈,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完成8小时作业,可以说是难熬。
经过50余年的开采,露天采场空间收窄,高陡边坡安全管控难度加大,“掌子面最窄处只有20米,矿坑的最大落差达400米,临边坡作业多,雨季很容易出现滚石和塌方。”攀钢矿业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黎一冰说,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改善成为近年来的重点工作。
攀钢矿业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采运作业区电铲大班副大班长吴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0年,他告诉记者,铁矿现有钻铲车司机252人,平均年龄47.5岁,“未来五年,三分之一的一线职工就要退休了。”
去年11月,攀钢携手华为、中国移动等组成联合攻关团队,以朱兰铁矿为实际应用场景,共同开展露天矿5G远程穿孔采掘运输技术智能化应用研究,解决矿山行业数智化转型的痛点和难点。
“项目将离散、单一的矿山设备连接起来,让各自独立的生产环节成为半连续化,乃至流水线作业。”黎一冰是“攀钢矿业5G远程采矿”项目的重要负责人,在他看来,项目不同于以往技术改良,而是颠覆矿山生产方式。
目前,通过对1台钻机、1台电铲和2台矿卡实施智能化改造,并配套建设1套5G专网、1个边缘数据中心和1个远程操控中心,实现钻机远程自主作业、电铲远程操控和矿卡自动驾驶,其中矿卡和钻机都能一人同时操控多台设备。“当前全流程作业人员共252人,将来项目能减少124人,现场人员降到10人左右,其他矿工全部进办公室。”黎一冰说。
“好人好马”上5G,“凑”出一支学习型团队
“过去,‘好人好马’上三线。如今,‘好人好马’上5G。”黎一冰笑言。
依托吴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攀钢设立了5G远程采矿工作站,并从各个岗位抽调骨干进入团队。
“我们的团队阵容非常‘豪华’。”吴丹说,除了工作室的精兵强将,华为公司和中国移动的技术专家也“入群”作为“后援团”,线上线下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后援团”甚至还包括设备厂商,“连玻璃供应商都在群里。”
今年42岁的朱兰铁矿矿卡司机唐勇就是第一批团队成员之一。在团队培养中,传统技术行业的“传帮带”派上了用场。白天跟着专家学,晚上自己做笔记,唐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矿卡无人驾驶操控技术,“笔记不仅是为了自己总结,还要做成操作手册传给徒弟。”
唐勇正在进行远程操控。唐子晴/摄
“从去年11月项目正式启动,到6月底投入生产试运行,摸着石头过河,拼出一套经验。”吴丹感叹,项目启动以来,每天都要面临新的问题,“目前团队合作已经解决了270多个问题。”
24小时在线,是项目团队的默契。“不分周末还是工作日,有什么问题随时在微信群里提,专家们很快就能回复。”黎一冰说,团队擅长解决问题,也善于用阶段小目标互相激励,最近的一个目标是将裸眼3D技术加进电铲5G远程操控里,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大干一百天,争取在年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