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民丰收节②|天府粮仓,在中国粮仓的“母腹”中生长

2022-09-20 18:12: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9月3日,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清泉村,百亩“品香优秱珍”示范现场测产验收显示:平均亩产950.3公斤,成为四川一级优质稻高产新纪录。

9月18日,受农业农村部委托,大邑县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百亩高产示范片里,四川农业大学黄富教授团队主持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川康优2115”进行了测产验收——平均亩产809.8公斤,刷新成都平原麦茬机插优质杂交稻高产纪录。

8月底以来,多个“川米”新品种测产验收在省内各地举行,优质、高产、抗病、适合机械化,这些新的“蜀中好米”表现出色,展现出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种业带动的成长性 。

9月23日,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活动将在中国天府农博园开启大幕。新时代的“天府粮仓”将在这样的底色里,划出纵横相交的发展坐标,在“中国粮仓”和弦中,调出“天府粮仓”的音色。

9月下旬,成都平原西部、崇州市粟村的水稻收割完毕。粟村,是隆兴镇青桥村的别名,“粟”代指粮食,是国内首个以“米”为主题的度假林盘文化村。

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美誉,地处南、北两大水系的交叉区域,既接受了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也接受了黄河流域的粟作文化。

距今4500年的新津宝墩遗址,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和城市文明起源地,在这里发现了4000年前的稻谷遗存。距成都30公里的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稻、黍、粟等碳化植物种子——实证那个时代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已有“稻花香”,成都平原居民已将大米作为主食。

今天的粟村,是个占地1600亩、投资2亿元的项目区,既是三千年蜀中农耕文明的传承切片,也是“天府粮仓”与时俱进的名片之一,今年水稻平均亩产将超过650公斤。

据史家考证,从战国后期到秦汉年间,关中、巴蜀、河西地区先后成为中国的“粮仓”,咸阳、长安和成都也因此闻名遐迩。 唐朝时,扬州和成都并称“扬一益二”,江南和巴蜀,都是举足轻重的稻米粮仓。

澳门大学教授王笛说:“早在公元前3世纪修建的都江堰,克服了岷江水患,开辟自流灌溉,在生态上是一个高度稳定的地区,也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教授认为,中华古文明有三大文化龙头:一是黄河流域,二是长江流域,三是江淮流域,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天府粮仓”是在“中国粮仓”母腹中生长的有机部分。

新时代需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如何定义“天府粮仓”?7月19日,在省政协召开的打造高水平“天府粮仓”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专家认为,传统的“天府之国”是指以都江堰灌区29个县(市、区)为主体的成都平原。当下,“天府粮仓”应包含成都平原、安宁河谷平原以及广泛分布于川东、川南的盆地丘陵地区,“这3个区域粮食播种面积占全省79.31%、产量占81.84%,而且全省产粮大县中有68个分布在这3个区域”。

在“中国这十年”的成绩单上,自2015年以来,全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斤以上,今年将继续稳定这一产量。

8月18日,四川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经过十年努力,四川粮食年产量达716亿斤,十年增加62亿斤,新增产量可供1700万人吃一年。

和过去比,四川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和全国比,716亿斤占比约5.5%,粮食产量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贾广东接受采访时谈到,作为全国第四人口大省,2015年起四川已成为全国第一大粮食消费大省,同时也是全国生猪养殖大省,调入粮食主要用于饲料生产,以及满足酿酒、食品等工业的原料需求。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晓鸣如是分析四川粮食安全:对我省粮食安全形势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由于口粮需求刚性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持续增加,全省粮食调入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1800万吨,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2位。口粮消费虽然能够自求平衡,但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如何能持续做到“手中有粮,心头不慌”,建好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郭晓鸣提出,应紧紧抓住“效益”两个字作文章,定位于创建中国南方标杆型的“现代化粮食产业高地”——从复合、延链、融合三个维度上认识和把握,“不把目光只局限在粮食增收,要实现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

贾广东认为,当前成都常住人口已达2100万人,他认为成都应当“主动作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的现代化生产”。

2020年、2021年,成都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扭转了十余年来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了“口粮基本自给”。

今年3月以来,成都陆续推出了防止耕地撂荒、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种业高质量发展、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以及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一揽子实施方案。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光贵谈到,成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借用园区发展思路,在空间上布局“一带十区百园”,未来三年,成都市耕地面积75%以上区域将建成“十化同步”的“天府粮仓”核心区。至2024年末,成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产量230万吨以上,油菜、蔬菜面积分别稳定在170万亩、260万亩以上。

核心区推进的“十化同步”,则指向成都粮油产业园区的升级版,“这也是成都的原创思路,是在过去多年实践的总结中升级、完善的”,姚光贵说。

“十化同步”是指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以实现从农田到商超的全面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

为“中国饭碗”交出“天府方案”,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在行动,四川在行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