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简霞 图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9月28日晚,相传的孔子诞辰日,由新华文轩战略企划部与教育服务事业部教材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策划的“爱读I DO周末阅读分享会”2022年第5期在线上与读者们见面,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周啸天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罗晓晖以“古典文化与中学语文教育”展开深入的探讨。
活动现场
周啸天:培养“诗性的人”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诗词艺术无疑是浩瀚文化星空中一颗最璀璨夺目的明珠。这与中国拥有完善的诗词教育体系是密不可分的。追溯其源头,中国从事诗教的第一人就是孔子。
周啸天(右)
对于诗教,周啸天有自己的看法。别人推行诗教,更多的是想如何培养写诗的人,而周啸天认为推行诗教,更多的要培养“诗性的人”。诗性的人是读诗、爱诗、懂诗,对诗歌从内心发生感应的人。孔子推行诗教,就是这么做的。他本人无诗,他的弟子也没有作诗,然而他们谈起诗来头头是道,见解高明得很。例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例如“不学诗,无以言”,等等。 我们可以不作诗,但要做有诗性的人,这样我们会活得很有滋味,更懂琢磨生活,也更懂享受生活。
周啸天还谈到培养诗性要从小开始。在他看来,学诗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也就是通过聆听诵读,从而达到背诵如流。他说:“凡是背过的诗,都是你的。”也就是说,背诵过的内容会增加我们驾驭母语的底气,即使忘记了,它还在潜意识里发挥影响。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罗晓晖:唤醒内在的智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教育的本质,是启迪智慧。”罗晓晖认为,我们读圣贤书,就是要唤醒内在的智慧。罗晓晖研读《论语》数十年,十多年前就在成都七中开设《论语》课。近日,《罗晓晖论语课》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学生来说,是国学学习入门读本;对教师而言,则是国学教学示范案例。
罗晓晖(右)
罗晓晖直言,《论语》的阅读是“语文学科阅读”。首先,《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几乎就是国家的规定教材和科举必考范围。其次,《论语》中有大量具有经典性的格言警句,它提供了一种凝练通达的汉语表达范式。再次,《论语》的阅读过程也可被认为是一个文言文语言学习的过程。所有这些,都是“语文的”。
《论语》中可以提炼出许多主题,是不是所有的主题都需要挖掘出来作为课题进行教学呢?罗晓晖的回答是:没必要。“主要还是看这些主题是否符合学情,能否跟学生的经验与未来相联结。”罗晓晖解析道,“论学习”这个主题就是符合学情的,这样的主题就可以确定为课题。像“交友”“君子”等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现实,都可以作为课题。“仁”是《论语》倡导的核心价值,也是学生所必备的品格,也可以作为课题。至于“孝”,当然也是必要的,但现在我们的价值观描述中不太提这个名词,建议改为“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罗晓晖认为,《论语》的教导是平易而睿智的,这些教导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读《论语》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也有助于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