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上游看变迁·德阳③丨绵竹:“靠山吃山”走出旅游发展新路

2022-09-29 20:45: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韵 摄影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平

初秋时节,九顶山绵延起伏,清澈河水如玉带环绕,勾勒出一幅山青水绿的动人画卷。这是绵竹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沱江源头治理,实现治理与保护并举、产业与民生并进、生态与发展并重,还原山水本色的生动注解。

走进清平镇文家沟,只见银杏、竹柳、红枫等树木纵横交织,山间漂浮的雾气蜿蜒其间,尽显生态魅力与活力。曾经黄土裸露、沟壑纵横的景象,正被青山绿水所代替,重现生机勃勃。

治理过后的绵竹市清平镇文家沟。

2010年,清平镇因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文家沟遭遇了山洪袭击,变成了一片荒凉之地。作为沱江三大支流之首,绵远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清平镇位于绵远河上游,加强山区水土保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

为了修复这道“伤疤”,文家沟泥石流综合治理采用了“水石分治、固底护坡、拦挡停淤、监测维护”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完成了成片造林33.34平方千米,河堤绿化2244米和公路绿化2891米。整个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治理难度最大的泥石流应急抢险治理工程。自竣工以来,它已经历11个水文年10多次暴雨的考验,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绵竹市清平镇清平水库。

绵竹加强沱江源头治理的“手段”不止于此。2017年,随着“河长制”工作的全面铺开,清平镇按照要求建体系、立制度,重点对废水、污水、垃圾、河道采砂如何治理等方面问题“把脉”,制定《绵竹市清平镇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绵竹市清平镇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方案,“河保姆”上岗,昼夜巡逻守护河道安全。其次,当地启动的多个矿山复绿治理项目,通过全面彻底的生态修复,为生态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一片片绿水青山得以重现。

如何让“美丽生态”转换为“美丽经济”?清平镇将目光瞄准了天然禀赋的山水资源以及羌汉文化等优势,决定让“矿区变景区、矿车变小火车、矿工变第三产业从业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昔日的泥石流遗址和矿场料坑上,“钻”出了彩色的民房、星空泡泡屋、特色民宿,跑起了浪漫的观光小火车,打造出金色的童话世界,一个成渝文旅新地标拔地而起,实现了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靠山吃山”,转变为通过保护环境来优化经济增长的“靠山吃山”。

绵竹市清平镇帐篷民宿。

在清平镇矿工创业街里,各种主题的乡村民宿和农家乐为游客们带来了乡村野趣。“避开拥挤的人群,享受宁静的生活,很自在。”游客王蓉说,当地民宿业主通过提供个性化休闲服务与多元化旅游体验,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如今,清平镇村民从事餐饮、住宿等产业达1000余人,兴办农家乐、民宿达200余家,年游客接待量达60万人次,高峰期日接待游客量达1万余人次,成功获评德阳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第二批天府旅游名镇等荣誉,实现了“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华丽转身。

随着生态的修复,大山还在“回馈”。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绵竹管理站在野外安置的红外相机,从2019年至今,已经连续4年5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影像。2020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正式揭牌,清平自此又多了一张名片,“靠山吃山”的新路子越走越宽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