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这些研学基地邀你来一场亲子美学散步|“十一”趣玩四川

2022-09-30 15:49: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十一”将至。对于有亲子出游需求的读者而言,找一处既充满浓浓艺术气息,又能收获足够的人文知识的场所,一定是最理想的目的地。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从全省众多研学基地中,精选出8家博物馆、图书馆、传统手工艺厂和乡村生活美学空间,让大家在这个假期走入艺术的桃花源,用美的眼睛望向世界。

四川宋瓷博物馆

2022年,《梦华录》掀起了一股宋朝美学风潮,现如今人们对宋朝器物与生活美学的向往可见一斑。剧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开了一间茶铺,在演绎雅致茶道之余也展示了宋朝茶器的精美。煎茶与点茶,是两宋时期流行的饮茶方式,特别注意饮茶用碗盏的品质,黑釉盏能更好的呈现出“浮乳”的留痕,白釉和青白釉的盏则利于茶色。

四川宋瓷博物馆(遂宁市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专题类宋瓷博物馆。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005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1件,二级文物342件,三级文物1063件。馆内设有《东川巨邑—遂宁古代历史文化展》、《中国陶瓷发展简史》、《宋韵—瓷器背后的宋代生活》、《馆藏书画展》四个常设展厅。

四川宋瓷博物馆      

博物馆为给全社会以及青少年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体验,秉承研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依托,利用馆藏特色文物,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开发研学志愿服务课程。通过积极组织专业团队和馆内业务研究部门、社会教育部门联合开发研学课程、制作课程配套动漫视频、制作研学手册、购买投影设备、装修研学教室及研学体验区。研学课程活动区内设研学课程寻宝和现场观摩区、PPT教学区、研学活动体验区,为研学课程的顺利推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宋瓷博物馆展厅内景      

博物馆研学系列课程以馆藏宋瓷精品为基础,深入解读宋代文化,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培养青少年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五觉法——看、听、闻、触、品作为教学基本方式,策划了看瓷釉——《宋瓷纹饰赏析》、触瓷艺——《宋代制瓷工艺探究》、观花器——《宋代瓶花与花器赏析》、品茶艺——《宋代斗茶文化探究》、识香器——《瓷韵寻香》等课程。

成都漆器工艺厂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发轫于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到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艺趋于兴盛,正如《史记》所言:“木器髹者千枚”“漆千斗”。扬雄《蜀都赋》中亦称:“雕镂器,百伎千工。”在唐宋元明清几代,成都漆艺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成都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细致、耗时久长,尤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锡丝光、拉刀针刻、隐花变涂等极富地域特色的修饰技艺闻名于世。成都漆器以天然生漆、实木为原料,胎体不拘,做工讲究,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制品。它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著称,它既可高悬于庙堂之上以彰显华贵,又可充当精致耐用的日常用品。成都漆器既是历代习俗的重要见证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

成都漆器工艺厂内景      

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漆艺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西汉时期,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成都漆艺又发明了针划填金法,以及用稠厚物质填成花纹的堆漆法等。特别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等手法十分流行。当时的蜀郡、广汉郡已是全国漆器生产中心,品种有盒、筐、盘、耳杯、扁壶、案、卷筒等。漆器上有用色彩精心描绘的禽、兽、神仙等图案,十分精致美观。而四川境内的成都、郫县和广汉县城北所产漆器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

匠人在制作成都漆器      

传统漆艺的手工性、艺术性决定了成都漆器不能采用工业方式生产,而只能通过手工劳动制出成品,同时也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1954年,成都漆器工艺厂诞生。1972年,易址重建,落地青羊区蜀华街72号。1975年,竣工完成,自此漆器厂再也没有换过地址。六十余年如一日,成都漆器工艺厂,拼尽全力,使得成都漆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以发扬和延续。

成都漆器工艺品      

2006年,“成都漆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成都漆艺”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成都漆器工艺厂有限责任公司”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名单;2020年,成都漆器工艺厂厂房入选成都市历史保护建筑。成都漆器工艺厂,作为当今成都漆器的核心产地,正在以一个新的面貌,髹饰每一个平凡且美好的瞬间。它将以一位“完美邻居”般的角色生活在成都,让“空间美”“工艺美”“器物美”“传承美”淋漓尽显。

明月村

乡村生活美学空间——明月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 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首批“天府旅游名村”等70余个国家、省、市级殊荣,入选联合国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

明月村      

“明月村研学旅行营地”距蒲江县城23公里,成都市区88公里,属于成都半小时生活圈,交通便利。幅员面积11.38平方公里,属于大五面山浅丘地带,辖15个村民小组。自然生态本底良好,拥有雷竹8000亩,茶园3000亩,4口古窑,全村森林覆盖率46.2%,内有8.8公里旅游环线 (油砂路),7.7公里标准化绿道,畅通便捷安全。营地陶艺文化底蕴深厚,唐宋以来就是民用陶瓷(邛窑)的重要生产区,有明月窑陶瓷制作技艺(市级)、草木染制作技艺(市级)、蜀山窑制作技艺、柴窑陶瓷烧制技艺、篆刻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音乐、木刻铁器旧物改造等研学体验,挖笋、采茶、手工制茶等农事体验。

明月村      

明月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手工艺传统文化,引进乡村文创旅游项目及艺术家、文旅创客,形成以陶艺手工艺为特色的文创项目聚落和文化创客集群,打造集陶艺生产销售、文化展示、创意体验、休闲运动、田园度假为一体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目前已引入52个乡村文创旅游项目和100余名艺术家、创客,34个文创项目已建成并对外开放。

明月村的蓝染      

明月村研学旅行营地内陶艺、蓝染、篆刻、书法等研学资源丰富,适合各年龄层学生。结合当地文创+农创发展模式,推出了多项人文、自然类研学课程,让学生回到自然,感受艺术魅力,体会不一样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陶瓷手工艺人全面掌握了从陶瓷的陶土采集、加工、釉料采集与配方、模具制作、烧窑等一系列完整的传统手工陶瓷生产技术,多年来没有受到外界陶瓷生产技术与文化的影响,从而保留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隋唐陶瓷的文化特征,极具四川本土陶瓷文化的魅力。引进陶艺大咖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李清老师和火痕品牌创建人、平面设计师,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四川省重点设计人才廖天浪老师。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坐落于天府艺术公园内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图书馆。该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灵感来自“窗含西岭千秋雪”,建筑形态象征着连绵重叠的山峰。

天府人文图书馆      

馆内层层叠叠的书山,更是彰显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学习真谛。目前,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作为成都图书馆主题分馆,内设有读者借阅区域、少儿阅读中心、生活美学馆、国学研习馆、成都文献馆、国际人文艺术交流中心等多元化功能区域,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集阅读、休闲、审美、艺术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生活美学空间。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除了彰显空间美学外,实现了现代图书馆与科技、旅游、美学生活场景、书店等多行业的跨界融合。

图书馆的设计概念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与科技的融合,展示出目前国内图书馆先进水平。该馆配置RFID图书定位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能场馆、机器人馆员、智慧墙、大数据实时发布等设施。以网红化、景区化、景点化标准重塑图书馆空间布局,使图书馆成为优雅时尚的旅游、阅读、休闲体验空间。同时也展示了图书馆与文创、人文艺术、美学生活场景的融合,集中体现了全民阅读的城市文化底蕴,营造出书香成都和公园城市的优美画卷,突显出天府文化气质。

打破传统图书馆模式,吸取书店图书展陈方式及文创售卖方式等,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业态和读者体验。今年将举办近2000场阅读推广活动,突破图书馆传统服务内容,通过打造精品公益讲座、品牌阅读活动,塑造成都城市名片,客观展示出成都图书馆在建设书香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全新呈现,助力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随着时代进步,目前全国川剧院团极少,已如“星星之火”。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接触戏曲的机会很少,就更谈不上了解它,懂它,喜欢它。川剧艺术的普及传播和观众群体亟待培育,保护四川地方戏剧,传承推广川剧已成当务之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基地用旅行与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践行,以具身体验的方式亲历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的陶冶中习得美育知识和艺术技能,唤醒传统艺术生命力,获得价值认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戏曲文化普及工作,助推四川地方戏剧“星星之火”的燎原。

小朋友们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学习川剧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如川剧、曲艺、皮影、清音等,依托川剧艺术中心、锦江剧场、川剧博物馆、悦来茶园、川剧体验中心、学术交流厅、排练厅等以及天府艺术公园·蜀园(川剧艺术公园)场地、龙泉十陵街道文化体育中心等研学基地资源,营造布置相互映衬、错落有致、传统文化主题突出的空间环境,创设与学生年龄阶段相适宜的身体与思维活动场域,让学生通过现场观瞻、探究考察、具身体验等途径,发现、理解、感悟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

基地配套了健全、科学、科技感与趣味性兼具的硬件设施、设备,确保能够开展全方位、立体式、体验式的研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抽象化的文本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身心感官体验、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实践中与现实生活相通、相融、相摄,通过在场体验、具身认知等方式感知、发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身心投入的主动学习,进而实现实践育人目标。

达州钢琴博物馆

达州钢琴博物馆音乐研学基地是全省唯一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特色音乐研学基地,总面积为6000余平方米。馆内共两层,一层为艺术类教育和考级,投入23台三角钢琴用于教学使用,打造沉浸式艺术学习环境,以学校音乐及体育课程的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同时借鉴钢琴博物馆探究式教学法来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让达州钢琴博物馆变身为音乐艺术科普课堂。

达州钢琴博物馆      

钢琴博物馆展藏的资源是开展音乐文化探究的重要依托,适合开展沉浸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研学指导师们,凭借专业的音乐素养,设计众多趣味课程,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多媒体音乐教室提供众多音乐专用器具及教材,亲力亲为的动手体验让参与研学的每个学生都不虚此行,学有所成。

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

成都皮影又称灯影戏,是四川皮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艺术品种。古朴、庄重、典雅、大气的造型特点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它美观华丽、雕工精致、线条流畅,设色古朴不失鲜艳,其大气、典雅的特点,给人以智慧和深邃感觉。皮影的造型全靠手上功夫,从一张牛皮雕刻成千万美丽的影子,再幻化成百千感人的故事。

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正在进行皮影戏表演      

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是成都地区收藏保护成都皮影历史文献最为丰富的专题博物馆之一。

收藏有成都皮影相关文物1531件,展厅展示600余件。博物馆被评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成都皮影戏市级传承基地、都江堰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省文明办青少年社会教育重点项目、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化信息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

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承担着非遗传承的重任,建有皮影表演戏台,同时在博物馆内开展非遗皮影上色、装订、制作等家庭为主的手工劳动皮影研学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皮影创新表演等家庭亲子互动的非遗传承项目 。

博物馆内还设有田园体验式项目,该项目主要以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亲近自然为主题,为游客创造开放式农家体验环境,其中包含认识农作物、认识果实、了解花卉等多种适合家庭组合体验式的科普活动,为家庭体验式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实施条件。

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

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AAAA级景区三圣花乡,风景宜人,是全国首家设计艺术类博物馆。

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      

园区总占地面积约23亩,建筑面积7453平方米,主要展示艺术家许燎源先生的物感主义绘画作品、青铜雕塑、不锈钢装置艺术、陶瓷艺术、概念家具、产品包装设计作品等。博物馆整体风格简约、当代,用解构主义手法将传统、现代、民族性高度融合,室内青砖、红栏、铜梯,光影错落有致,使“物”体现出“器”的感觉。本着“满足功能,尽情浪漫”的设计理念,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创新,为增强展馆与大众的互动性,博物馆在艺术展览基础上新增了创想库体验、艺术交流、艺术品售卖、品茗品咖啡等生活美学服务,将过去单纯的展览功能与艺术交流、设计开发、学术研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青少年研学等功能集于一身,以精心设计的布局为参观者带来流连忘返的生活艺术体验之旅。

根植艺术,广集博发。自开馆以来,博物馆举办了百余场优质展览,平均每年常设展及临展十场以上,每年进馆参观观众数超过20万人次。近期相继开展了“红砂物语”成都公共艺术推动计划、纪念包豪斯——德国艺术与设计学院系列展、约瑟夫·博伊斯和卡塞尔文献展、“IDEA!青年艺术家”群展等展览。今年9-12月,博物馆计划开展“李心沫个展”、“2022未来概念设计100数字艺术成果展”。

2016年,博物馆主办“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2017-2022年,博物馆主办创造力发生器艺术人才培养创作营项目,每年面向社会遴选25-30名有创意有经验的青年艺术家、优秀设计师对其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并最终形成符合时代的优秀设计作品。博物馆希望通过培养人才的方式,将更好的原创力量释放。

博物馆研学课程以艺术资源与通用设计学为教学基础,结合青少年认知能力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围绕青少年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个性品质四大主题,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以“创造力养成计划”为目标,设置游戏和设计环节,以丰富的体验促进文化艺术学习、探索与发展。研学课程注重塑造青少年与博物馆的亲近性,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鼓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种下“艺术”的种子。目前,博物馆已开展小小讲解员、青少年艺术赏析、创意绘画、“与泥互动,塑造未来”抽象泥塑、“艺丝艺缕”丝线手作、“妙笔童心”陶瓷创作等研学活动。

(图据省文旅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