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发源于四川阿坝,流经阿坝、成都、眉山、乐山等地,于宜宾汇入长江,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1/5,岷江之水在促进长江流域内河航运、水电开发、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岷江在阿坝州境内全长341公里,流经阿坝州松潘县、黑水县、茂县、理县、汶川县五县,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
水之患,则民之痛;水之净,则民之愿;水之美,则民之盼。2016年,阿坝州召开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动员会,全面启动境内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意欲通过落实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构建“水系统”、确保“水安全”、恢复“水生态”、开发“水景观”、彰显“水文化”。 同年还与河海大学、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风光水联合调度互补运行等为重点研究领域。
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江河上游看变迁”采访报道组走进阿坝,探寻当地如何保护治理岷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并依靠岷江之水实现绿色发展。
四川在线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刘文佳
10月3日一大早,46岁的巴让骑上摩托,前往岷江源。“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看到有垃圾就要捡起来。”巴让说,平常闲的时候,他还会去村里的红星岩、七藏沟等景点捡垃圾。
巴让家住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安备村,这里被称为岷江源头第一村。由于这些年游客来得多,为呵护好生态环境,巴让已自发在岷江源捡垃圾10年了。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让巴让高兴的是,处于上接九寨沟、下连黄龙关键位置的岷江源,于2014年12月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建生态护堤、人工种草种树、恢复湿地等措施,2019年12月,松潘岷江源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岷江源。泽让闼 摄
“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135.6公顷,呈东西走向,是岷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李娴说,湿地公园设有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功能区,目前公园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动植物物种、湿地生物物种丰富,具有净化水源、涵养水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等作用。“湿地公园内,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可以全覆盖看到公园的情况。”
李娴介绍,自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开建以来,松潘坚持“边建边管”原则,成立由周边村民组成的湿地管护队,加强巡护监测,严防火灾发生,严防违法捕捞,维护良好的动物繁衍栖息环境。此外还多途径开展科普宣教工作,将川主寺镇第二小学设立为“湿地自然学校”,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把湿地知识送进课堂,共同守护好岷江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有植物273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
今年7月4日,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开馆。“科普馆的建立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李娴说,下一步,还将致力把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集高原湿地、生态保护、科普观光游、研学旅游为一体的高原国家级湿地公园。
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松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科润 摄
保护岷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松潘当地更多村民参与其中。“我们与川主寺镇还探索出社区共建共管公园新模式。”李娴说,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已吸收周边160名群众成为湿地管护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岷江源头第一村,安备村党支部书记郎尕对岷江源始终心怀感恩。“我们村以前是畜牧业大村,草畜不平衡、超载过牧,生态环境遭破坏。”郎尕说,近年来,九环沿线旅游兴起,村里也搞起了旅游,“大家也逐渐意识到必须要守好岷江源的生态环境,才能把旅游业发展得更红火。”
岷江源头第一村安备村。周科润 摄
于是,更多像巴让这样的村民开始自发守护岷江源的生态环境。“这些年来,我们村一直都持续植树造林,恢复荒山荒坡,村里也会定期组织人去巡河、捡垃圾。”郎尕认为,生态好了,村里的生活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