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上游看变迁·成都①丨“锦江春色回天地” 打开成都宜居之路

2022-10-04 17:57: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成都观察 牟峪兴

潺潺流水一阶又一阶地滑入“鱼鳞”般的水池格,通过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得到净化,成为不易滋生蚊虫的活水、净水……

成都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教育公园,也是今年7月重新改造后亮相的成都首座“无蚊公园”,在这个国庆假期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10月1日至3日,这里日均游客超万人,加上“夜游锦江”国庆新开的活水公园线路,昼夜游客总数3天超过5万人。

活水公园,诞生于1998年,由美国环境艺术家贝西·达蒙创意,由中、美、韩三国专家共同设计完成。公园是在当时成都推进了5年的“府南河整治行动”尾声建成的,这一声势浩大、动员全市人民广泛参与的整治行动,使得“锦江春色回天地”,也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更在此后24年间开启了成都持续治理水生态,追求宜居的城市环境之路。

锦江春色回天地。周筱华 摄

活水公园的故事:焕新归来 再启零碳新章

说起当年活水公园的诞生过程,成都市城市河流研究会副会长田军记忆犹新。

1995年,一位名叫贝西·达蒙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环境艺术家来到成都,发起“水的保护者”宣传活动,并在府南河畔进行多次以唤醒环保意识为目的的行为艺术。在田军的推荐下,正在进行府南河综合整治的成都市接受了贝西·达蒙提出的建设一座水保护主题公园的构想,并引入府南河水,仿自然生态系统,利用湿地塘床和各类植物进行净化,成为一个水生态治理的“活样本”。

今年7月29日,已经25岁“高龄”、略显陈旧的活水公园经过数月升级改造,以“无蚊公园”的面貌重新亮相。

成都活水公园。李强 摄

活水公园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本次修复整治项目邀请了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团队参与,按照“零碳公园”的理念建设,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材料、施工、环境维护和更新5个方面,全面分析活水公园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活水公园内分布的多个点位碳足迹检测系统,是国庆游客们好奇不已的新鲜事物——它们实时检测着园区内碳足迹及碳排放的情况,并将数据传输至后台。通过园区主入口的展示大屏,可实时看到公园的碳排放量、碳汇量数据。

“零碳”的奥妙,在于活水公园独具匠心的鱼形设计——河水从“鱼嘴”流入,经过厌氧沉淀池、水流雕塑、兼氧池、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等水净化系统,水质由浊变清,净化后的河水流经“鱼腹”“鱼尾”重归锦江,游客可放心在这里开展亲水、戏水活动。

“无蚊”的机巧,在于新安装于园内各处的50余台空气捕蚊机,其在全球范围内首创了仅使用自然空气就能捕灭蚊子的技术,灭蚊过程不产生任何化学污染、光学污染、噪音污染。

活水公园焕新归来,再启零碳新章,成都人的亲水记忆更加鲜活了。

桃花水母的故事:水体由浊变清

这个国庆节,成都市锦江区大观堰生态公园多了许多喜欢研究水生物的小学生,他们结伴而来,带着专业的捕捞工具,对巡逻的河长们说:“叔叔,我们不是来钓鱼的,只是想看看传说中的‘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这个名字让河长李伟有点懵了。一番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一种在淡水中生活的水母,形似花开,对水质要求很高,是世界级濒危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去年9月,有市民在公园河里发现了它们的身影,一时成为新闻。

出现在大观堰生态公园的桃花水母。

除了桃花水母,还有矶鹬、三趾鸥、猴面鹰等珍稀动物重现锦江。去年4月,成都市民付君清创建了“成都菜鸟”的视频号,专门拍摄锦江河畔的生物,夜鹭、白头鹎、娃娃鱼……他惊喜,观众也惊喜。有调查显示,锦江黄龙溪鱼类种类从“十三五”初期的23种增加至49种。

生态锦江正逐步重现。来自成都市水务局的数据表明:锦江流域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提升到2022年1—5月的100%。2020年,锦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Ⅲ类,并连续23个月保持稳定至今,在全国率先实现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成功创建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

在这背后,是成都的治水有方。2017年,成都全面构建“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组织体系,全面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狠下功夫,重拳治水。

5年来,锦江流域内2368名河长依托“成都e河长”APP累计巡河93.1万人次,解决涉河问题3.05万个。强化排口监管,锦江干流1201个排口实现智慧监控全覆盖,确保污水不下河。

锦江公园的故事:一江春流绕蜀城

国庆长假,许多成都人把亲水游作为了度假方式。一条锦江穿蓉城,23个公园在水边。活水公园是其一。

锦江,古称“濯锦之江”,起于都江堰,于双流区黄龙溪出境,有府河、南河两条干流,全长150公里,是成都的“母亲河”——流域面积占全市14%,承载了全市约46%人口和约77%的GDP。

2017年底,成都启动打造锦江都市滨水公园,是“府南河整治行动”之后,锦江全流域的生态治理综合行动。

锦江公园不仅承载着成都的厚重历史,还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目前,锦江都市滨水公园形态已基本呈现,沿线串联起三国、诗词、十二月市等传统文化资源120余处,以“主题集市+蜀都韵味+水岸生活”的方式还原“水岸街坊船,锦江不夜天”胜境,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

夜游锦江。锦江绿道公司供图

“一江锦水、两岸融城”,幸福锦江渐渐展露雏形。今年春季,都江堰至黄龙溪锦江绿道已全线贯通,串联沿线23个公园和12个景区,打造滨水慢行街和特色街区31条,新增滨水开敞空间8万平方米。

国庆期间,“夜游锦江”再添新增5艘快艇和8艘各具特色的主题游船。据锦江绿道公司提供数据:10月1日至3日,“夜游锦江”乘船体验游客约4000人次,活水公园、成华公园、东门码头、音乐广场、石牛堰码头及沿线商家接待游客总人数约13万人次。自2019年4月25日试运营以来,“夜游锦江”共计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

(视频鸣谢:锦江融媒体中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