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唐子晴 文/视频
说到采矿,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矿工头戴安全帽,身穿劳动衣,在黑黢黢的山坡或洞穴里挥舞着铁镐,坚硬的石头被一块块剥落,尘土漫天飞舞……
在攀枝花朱兰铁矿,记者见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矿山上采矿的不是人,而是一台台无人铲车,顺着山体开挖,机械手臂丝毫不输人类的灵活。
朱兰铁矿生产现场。 陈姝妤 摄
灵活度和精准性是如何实现的?“你以为是机器自动化,其实都是人在远程操纵。”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黎一冰卖了个关子,带着记者来到几公里外的远程操控中心。
一开门,记者以为来到了员工活动中心,3台酷似电玩城飞车游戏的设备依次排开。走近了看,才发现,工人不是在玩飞车游戏,而是在远程操纵矿山铲车,只见工人师傅手握操纵杆,对着屏幕上的矿山一顿“猛攻”,抓取、转向、放置……矿石不一会就堆满了矿车。依托高带宽、低时延的5G专网和现场多个高清摄像头,可在大屏幕上清晰掌握矿区现场动态。
2021年,中国移动启动了与攀钢的5G采矿无人化改造合作,朱兰铁矿成为国内冶金矿山领域首个应用5G远程采矿的矿山。这个类似电动玩具的生产线,不仅有趣,更有诸多科技硬实力。
“电玩车”指挥采矿车,远程采矿延时不到0.02秒
“刚开始总觉得有点不真实,用了几次,发现跟在矿山现场一模一样。”10月9日,攀钢集团操作员姚仕建驾驶着他的“电玩车”,左右打了几下方向盘,又摇晃了几下操纵杆,熟练地将矿石从矿堆中铲取出来,放置到运输卡车内。
“电玩车”是真实矿山铲车的复刻版,一比一仿真还原了铲车的驾驶操作室。唯一的区别是用屏幕取代了实景。它的可视界面由四块显示器连接而成。左边两块显示器,模拟人的左右眼,显示着铲臂的位置;右边两块显示器,显示着铲车周边环境的180度监控信息。
矿山员工在操纵远程采矿设备。 陈姝妤 摄
视频远程操作最大的困难是信号卡顿和延时,就像打视频电话,两个人对话总没有面对面的顺畅。如果姚仕建发出指令,远程的机械手臂没有及时作出反应,不仅影响工作体验,还可能误导操作员引发事故。
从高清摄像头实时拍摄的矿山画面中,记者观察着姚仕建一次次的抓取工作,对比他眼前的屏幕,铲车机械臂运动轨迹基本重合。“这就是5G的优势所在。” 中国移动四川攀枝花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整套系统将操作信号的平均时延保持在20ms(毫秒),这意味着姚仕建在这边发出操作信号之后,朱兰铁矿上的铲车在0.02秒后就会作出相应反应,操作与响应几乎完全同步。
5G虽快,但要把延时控制在0.02秒内,仍然是个挑战,为此,项目组整整花了3个月时间攻关。按照车、铲、钻通信需求和工作位置进行建模,设计最能满足需求的5G基站位置和网络优化参数,确保空口时延最优;专门铺设环绕矿区的光纤环路,确保传输稳定可靠;将5G核心网用户端口功能下沉部署到矿区边缘数据中心,避免数据在公网绕行;远程操控中心直连边缘数据中心,确保链路最短,带宽最优。“该项目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改良,而是一种颠覆矿山行业的新生产方式。”黎一冰说。
“灰领”变身“白领”, 无人化带动矿山效益提升超10%
“以前矿工是个苦劳力,现在成了‘香饽饽’。”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采运作业区电铲大班副大班长吴丹是拥有30年工龄的老矿工。刚工作那会,他和工友们上山挖矿,只有一把铁铲;后来有了采矿车,省力是省力,但工作环境仍然艰苦。
每到盛夏,矿山在太阳的暴晒下最高气温甚至达到70℃。不仅如此,朱兰铁矿经过50余年的开采,露天采场空间收窄,临边坡作业多,雨季很容易出现滚石和塌方,不安全因素增多。年轻人不愿意来矿山,从事钻孔、铲装、运输的250余名员工,平均年龄已近50岁。
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改善成为朱兰铁矿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去年11月,随着5G采矿系统和设备正式投用,吴丹坐进了操控室,再也不用风吹日晒。他开玩笑说自己是从“灰领”变成了“白领”。
工作环境改善了,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曾经“傻黑粗”的矿山,摇身一变成了“智绿精”。初步估算,一台铲车、一台钻车、两台运输卡车都采取无人远程控制系统之后,每年大约能节约成本上百万元。无人化系统的升级,预估为攀钢矿区带来10%以上综合效益的提升。不仅如此,在“双碳”背景下,这套方案还将带来5%以上的能耗下降。
无人化应用让这家传统企业尝到了甜头,不仅在矿山开始运行,攀钢还将其引入车间。攀钢的钒氮合金生产车间里,通过5G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优势,整个车间实现了吊车无人化、产线物流自动化,打造了国内首条数字化钒氮合金生产线,综合工作效率提升了20%。
“5G助力,未来无人化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中国移动四川攀枝花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矿的无人开采,以及无人火车的铁矿运输方案,都是下一步打算升级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