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作者阿克鸠射:再上“天梯”,贫困村变成了网红村|天府周末·“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2022-10-12 15:41: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嘉陵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10月10日,当记者拨通阿克鸠射电话时,他高兴地介绍道,昔日贫困的“悬崖村”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不少曾经的村民们都吃起了“旅游饭”——当导游、开餐馆、建民宿,搞特色农业、观光农业……

100多户、480多名村民,每天靠12段、218级藤条和木棒编成的“天梯”维系和外界的联系……2013年,随着《徒步探寻昭觉古里拉达秘境》等报道的发表,一座大凉山深处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开始以“悬崖村”的名字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

《悬崖村》,阿克鸠射 著。      

 

正在北京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座位于中央展区的悬崖村藤梯场景、一本来自四川展区的报告文学作品《悬崖村》,以及多张反映“悬崖村”巨变的图片,共同讲述着一段决胜全面脱贫攻坚的历史。

悬崖村,即是位于大凉山腹地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勒尔村,位于古里大峡谷深处海拔约1400米悬崖上。报告文学《悬崖村》的作者,是昭觉县土生土长的彝族作家阿克鸠射。

“2010年7月,一次到昭觉县支尔莫乡调研活动中,我第一次听说靠藤梯进出的阿土勒尔村。”阿克鸠射告诉记者,听到这个消息,让他在震惊之余,也很想到村子里去看看,去感受一下这座藤梯。

这个想法直到2013年2月才最终成行,阿克鸠射带着一队人,一路走、一路拍、一路采写,经过14个小时的攀爬,才终于从阿土勒尔村的牛觉社到了山上的大平台布色乃洛。“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是深沟险壑,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此后,阿克鸠射又多次深入“悬崖村”采访,并目睹了一系列变化在这里发生:藤梯变成钢梯、银行进村、网络进村、电力进村……“有幸亲历这一切,使我萌生了把这些记下来的愿望”。

2016年建成的通往“悬崖村”的钢梯。

 

多年跟踪“悬崖村”,阿克鸠射也几乎变成了“悬崖村”的村里人。“我跟上百人对话,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翻开《悬崖村》,阿克鸠射用大量的篇幅记录了藤梯到钢梯的变化。据阿克鸠射介绍,一开始,是想通过修建通村路实现“悬崖村”与外界的联系,但经过测算,通村路的费用高达4000万元,昭觉县实难承担,所以才提出先给“悬崖村”建钢梯的办法。“2016年7月,州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00万元修建钢梯,上上下下3万人次,靠着人拉肩扛将1500多根、40多吨重的钢管和6000多个扣件背上山,建起2556级钢梯。”

钢梯建好了,“悬崖村”也开启了脱贫奔康的加速度。村民陈古吉成了职业追蜂人,野生蜂蜜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俄的来格种上了青花椒、脐橙,经济作物的收入越来越高;莫色拉博发挥自己善于攀岩的特长,成了“悬崖村”的攀岩领队……“钢梯修好不到4个月,就有6个外村的新娘嫁进村,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旅游成为‘悬崖村’新的支柱产业。”

阿克鸠射与《悬崖村》。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悬崖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44人走下2556级钢梯,离开已经生活了7代人的地方,搬进72公里外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写《悬崖村》,阿克鸠射觉得自己并不只是在记录凉山深处一座小山村的变迁,“大凉山乃至我国更广阔的山乡间远远不止一个‘悬崖村’,其扶贫探索模式在我国多个地理环境恶劣、支柱产业匮乏的地区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

阿克鸠射采访悬崖村村民。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