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雨萌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采访对象供图
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日报社承办的“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9月底启动以来,报名正在火热进行。在众多的被推选人中,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出了不同的非遗保护传承之路。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曲艺研究院艺术中心主任吴瑕根据现代观众审美需求和舞台需要,在不动摇四川扬琴根基的基础上对扬琴的唱腔唱段、演唱形式、伴奏等方面进行改良,让人耳目一新。
当快节奏时代遇到慢节奏扬琴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分布在四川,因采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已出现以扬琴伴奏的说唱表演,演出时单人自弹自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唱腔比较简单,说白时还要使用醒木,故被人称作“话鼓扬琴”。
传统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分成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表演,行话谓之“五方人”。演出时一般以坐唱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员在场上有说有唱,同时自操乐器伴奏。曲目中人物众多、不敷分配时,可一人兼唱多角。作为盛行于大街小巷的说唱艺术,扬琴以其独特的音乐情绪与浓郁的民族风情饱受百姓喜爱。
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演唱环境的局限性等因素,使得四川扬琴逐渐边缘化,后继乏人,前景堪忧。不过这一切,都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扬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瑕的出现而有了改变。
吴瑕
吴瑕是四川扬琴“德派”第三代传承人,继承了李德才女腔华丽柔美、细腻委婉的特点,也继承了徐述声情并茂,注重润腔与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等特征。“扬琴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所以音乐形式上要有一定的改变。”吴瑕说,传统扬琴唱本的时间基本在三十分钟以上,在师从徐述开始学习扬琴时,她学唱的就是整本戏,传统剧目相对冗长。
吴瑕
为了使扬琴更好地适应如今的快节奏生活,吴瑕综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舞台需要,在不动摇四川扬琴的根基的基础上,在四川扬琴的唱腔、唱段、伴奏等方面进行了改良。比如《玉簪记·秋江》这一则戏,讲的是“潘必正与陈妙常两情相好,欢娱正浓。姑母催迫潘必正,立赴临安应试。陈妙常因在众人前,无法话别,乃赶往秋江,与潘必正倾诉离情,然后黯然分袂。”简单一则故事,扬琴唱出来则须半个多小时,而为了更好地适应观众的审美,吴瑕把原本的唱词进行了浓缩,为了增加整段音乐起伏,还适当的调整了间奏的时长和唱腔的节奏。尤其她在“坐地传情”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景传情”,加上舞台表演,使四川扬琴更具有观赏性,进一步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形式,因此,现代四川扬琴的演出除了茶馆等传统演出场所外,更被搬上各类舞台,成为富有巴蜀文化特色的舞台艺术。
传承非遗,她依旧在路上
4月28日,由吴瑕带来的音乐电影《云上牛背》正式上线,这是继《西岭雪》《惊梦三星》之后,吴瑕第三次以独特的“蜀韵唱腔”+“音乐电影”的表现形式,向全世界展示四川的风景名胜和历史人文。音乐电影《云上牛背》中,吴瑕化身为手艺人,带上精心烧制的心仪砂器,徒步登山观云,寄托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风雅韵的歌词和婉转优美的曲调,晕染出一幅幅意境悠远的中国山水画。
为了推广四川扬琴,吴瑕一直在不断的努力着,从2013年开始,她就坚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场文化的盛宴;同时,她还致力于参加非遗公益演出,每年参演近百余场,让更多老百姓体会到了非遗的魅力;她每年在四川省各地市州文化馆及高校开展数场“非遗专题讲座”,让非遗永续传承不只是一句空话。在传承形式的探索上,她将音乐与电影相结合,让歌声跃然入耳,让美景尽收眼底。
吴瑕表示,中国的许多曲艺门类在传承和受众上存在着断层,所以更需要走进校园、走进基层、走进社区,积极与新媒体融合,让古老的艺术们不仅能恢复往日生机,更能开拓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