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上游看变迁·阿坝⑤丨建设与生态并重,久马高速采用6项新技术修复生态

2022-10-14 22:33: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阿坝观察 刘文佳 阿坝县融媒体中心 贡确泽郎 刘娅

10月13日,在阿坝县河支镇久马高速公路两旁的一处边坡上,枯黄的草随风摇摆,其中还点缀着些许粉红色的格桑花。

“这里是之前项目工程留下的一处挖方边坡。”蜀道集团藏高久马公司副总工程师闫忠介绍,今年5月,采取了挂网喷播植草的方式,将这些草又种了回来,格桑花也是为增加生物多样性而播种的。“这也是我们在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众多治理点的一个。”

久马高速上边坡原生草甸移植回铺效果。受访者供图

久马高速全长219公里,估算总投资近302亿元。项目起于四川、青海两省省界,经阿坝县、红原县至马尔康市。“项目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脆弱,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闫忠说,这条四川首条高海拔高原高速公路,沿途穿越草原、湿地区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项目建设至今,我们已经逐步适时开展了6项生态修复技术应用。”闫忠介绍,这6项生态修复技术包含了草甸移植利用、三联生态防护、SJP糯米基材料生态修复技术、彩色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生态混凝土防护和植物纤维毯覆盖等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正在施工的区域,工程部还建立了一套高效可行的高原原生草甸精准移植利用方法。“采取了对红线内草甸攫取、集中堆放、养护,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回铺到边坡的方式,最大力度保护草甸。”闫忠解释,高原草甸的形成需要很多年,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草甸,后续恢复工作也相对困难小些,有利于实现“无痕施工”。

针对工程创面的生态修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推广植物纤维毯、三联生态防护、边坡主动网锚喷生态混凝土防护、SJP系列材料生态修复等新技术,以达到推动土壤生态功能恢复、提高坡面植被覆盖率、提升边坡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实现生态防护目的。

闫忠说,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累计剥离草甸69万平方米,回铺27万平方米,项目实现草甸移植利用率达到100%的目标,整体草甸存活率达到90%以上。

在红原县查针梁子隧道出口处的原生植被培育基地里,有3个扯眼的白色温室大棚。“这是项目为了培育和驯化适应高原的植物而建立的原生植被培育基地,近20亩。”闫忠介绍,里面是根据研究培育的锦鸡儿、高山柳、金露梅、沙棘、胡枝子、黄刺梅、白沙蒿等原生物种。记者得知,将久马高速打造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的样板工程是项目的目标之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