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回乡记③丨张燕:踏上川剧新征程,造时代新锦绣

2022-10-28 19:01: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摄影 向宇

“燕子你终于回来啦,你是我们川剧人的骄傲哟!” 10月24日上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四川省代表团离京返川,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燕下飞机后第一时间返岗,来到四川省川剧院。面对同事们的问候,张燕唯有感谢:“我只是大家的一份子,是川剧的一分子,没有大家伙儿就没有站上代表通道的我。”

张燕在传统川剧中的扮相      

特写:带了“精神干货”笔记,还换了手机屏

当天下午,张燕一走进自己熟悉的舞台和后台,顿时感慨万分:“我在舞台上和戏里最自如最舒服了。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岗位上,创造更多好角色,脚踏实地地带给大家更多好戏,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会议精神分享给大家。”

张燕饰演的《人间好》里的白鳝仙姑。      

张燕回来刚好遇上正在排练青春版川剧《红漫巴山》的同仁们,这部戏10月25日在四川省川剧院首演,主要演员均为“00后”“90后”优秀青年演员。《红漫巴山》主要演绎了红四方面军北上后,在大巴山的南江留下了一支革命队伍“巴山游击队”的故事。舞台上,十多米高的红色巴山枫叶造型已安置好,虚虚实实掩映着浓浓秋意。舞台幕布后,道具师傅正为房屋草棚细心上色,年轻主演们在后台化妆,为彩排准备。

“燕姐我还专门在合照中找到你,给你截屏了的,你看!”“燕子你走了代表通道,上了好几次微博热搜,最近老有人问我,你们川剧院有多少人,什么时候招人?”“燕姐你给我们摆一下北京的龙门阵哦!”舞台化妆间的年轻人们关心着张燕在北京参会的事,张燕也为大家加油鼓气。

10月26日,张燕在省文旅厅会议上向同仁们汇报工作      

张燕把自己参会的笔记和思考,贴心地做成了“精神干货”用文档打印出来,这里面摘录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也附上了自己的思考,她准备在本周的党组织会上继续分享给大家。“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川剧应当借党的二十大东风,让川剧振兴工程迈上更高的平台。出人、出戏、出作品,让更多朋友认识和喜欢川剧。”张燕说:“希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文艺作品创新创作上,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党和人民。”

“张燕代表川剧人完成了光荣使命,为我们川剧这颗巴蜀‘活化石’带来了关注度和流量,也是我们四川文化人的风采。”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一见到张燕,就鼓励她一定要继续加强学习,无论是在舞台还是在生活中,都期待她把在北京参会领悟到的精神、学习与收获,分享给同仁,为川剧的未来贡献养分。

张燕也觉得,从北京回到蓉城回到工作岗位,开始新的起点,她特地把自己的手机屏保换成了在北京参加会议发言的照片,照片上她穿着黑白相间的西装,在四川省代表团驻地分组会议上,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她说自己很喜欢这张照片,像是在“叮嘱”并伴随自己,学习不止、继续前行。

 

参会印记:

“人民大会堂的庄严、肃穆,令人震撼。我们来自四川的代表们所坐的位置,刚好正对着总书记,我每次参加会议都觉得内心温暖又激动。”张燕说,开幕大会她认真聆听了报告,特别关注着其中与文艺工作相关的内容,热切地与各行各业的优秀精英学习交流,感觉受益匪浅。

“为人民服务”,是最触动张燕心弦的关键词之一。张燕最初在新都县川剧团成长,如今在四川省川剧院,依然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一线专业演员。她9岁登台,有20多年党龄,积累36年的舞台经验,还有与自己相伴多年的戏迷群,她最开心的事就是把好戏演给老百姓看。所以听完报告,她更加坚定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希望未来一定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代表期许:

张燕透露,大会期间她与党的二十大代表、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曹世如交流,曹世如被川剧人的情怀和才华所感动,提出以后将在红旗连锁门店帮忙宣传川剧、售卖剧票的想法,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个消息也在红旗连锁方得以确认。

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张燕,也是“造时代新锦绣”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张燕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印象深刻,她认为这为川剧人未来如何“守正创新”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面对传统戏剧行业如何发展振兴、重新赢得观众的时代难题,张燕深有感触。她说自己也曾因为行业不景气差点放弃,她深深明白普通川剧工作者的无奈与艰难。但她认为,新的机遇就在眼前。十年来,四川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先后获得了文华奖、梅花奖、荷花奖、曹禺奖等各种国家级文艺奖项。精品佳作捷报频传的背后,是一支有能力能打胜仗的文艺川军队伍。这些都增加着她和川剧人的信心和底气,也让她相信,只要主动作为,就会破除难题,赢得收获。

张燕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初心。当下,她主演的川剧大戏《龙凤呈祥》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这部传统川剧大戏原本有3个小时,如今主创团队重新对剧情进行精编,调整了剧目节奏等,让年轻观众能在时代审美中感受到传统川剧的魅力,在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川剧个性语汇。

(现场图片与视频由向宇拍摄,资料图片由四川省川剧院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