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传承《格萨(斯)尔》说唱技艺是我一生的事业

2022-11-15 18:51:0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陈宇

11月11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日报社承办的“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公布30位提名人名单。今年73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格萨(斯)尔的代表性传承人阿尼名列其中。这位从15岁开始就与格萨(斯)尔说唱结缘的老人,至今能够用80多种唱腔说唱《格萨尔王传》。从业近60年来,阿尼广泛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格萨(斯)尔说唱文本进行潜心研究,并常年游走在乡间牧场,收集散落民间的唱段,为农牧民传播说唱技艺,把格萨(斯)尔史诗说唱艺术传承下去成为了他毕生的心愿。

把“格萨(斯)尔”当作一生的事业

“我正在录制“格萨(斯)尔”史诗的资料,现在录制30%左右了。”当记者拨通阿尼的电话时,这位73岁的老人表示,自己正在配合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视频和文字资料搜集工作,“我的爱人帮我整理藏文,我就录制唱腔,她也是甘孜州级的非遗传承人。”

阿尼1949年出生在甘孜德格,因为舅舅是格萨(斯)尔说唱艺人,耳濡目染,他很快就成为了德格远近闻名的说唱艺人。

格萨(斯)尔也叫《格萨(斯)尔王传》,是一部篇幅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2006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说唱过程中,阿尼发现它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有现实意义,比如教育人们家庭和谐,民族要团结等等。“很多人问我为何一辈子都在唱,除了谋生,它本来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格萨(斯)尔说唱艺人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不仅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也成为了当地备受瞩目的艺术人才,2007年,阿尼被评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格萨尔的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说唱格萨尔的数十年间,阿尼除了常年游走在乡间牧场,为农牧民说唱格萨尔的故事,他还利用这个机会,广泛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文本进行潜心研究,“年轻的时候一天可以记住6个故事,一个故事最少的半小时。”阿尼说,他还会80多种唱腔。

1984年,阿尼整理出版了《赛马登位》长腔专著,2003年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录制了《赛马称王》,除了先后四次到西藏、青海和北京等国内城市演出,阿尼还走出国门,将格萨(斯)尔说唱艺术带到了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回顾自己近60年的格萨尔“情缘”,阿尼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格萨尔事业,我就要做下去。”

苦心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2011年,德格县中学非遗传承格萨(斯)尔说唱艺术班为阿尼颁发了一张聘书,聘请他担任艺术班的指导老师,这让阿尼很高兴,“他们很喜欢格萨尔王的故事,说唱事业终于后继有人了。”

在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阿尼一直在为格萨(斯)尔说唱的传承事业而进行努力,“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不那么重视了。”阿尼认为,在一段时间里,各种“新鲜玩意”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格萨(斯)尔说唱这种“老古板”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得不到年轻人的青睐,加上老艺人的相继离世,格萨(斯)尔说唱这种艺术形式逐渐面临失传的境况,已过古稀之年的阿尼也开始急着寻找接班人。

阿尼的儿子尼玛曾是阿尼传承的主要对象,经过阿尼的细心教导,尼玛也学会了很多唱腔。但格萨尔史诗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对传承人的记忆和背诵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尼玛的演唱至今也未能脱离书本。

不甘心就此放弃的阿尼又发现一个新的目标,孙女泽仁曲珍能歌善舞,且从小听着爷爷说唱长大,十分有天赋。不过随着泽仁曲珍到内地读书,后成为乡政府工作人员,阿尼的传人计划又落空了。

寻找传人的事让阿尼越来越着急。直到德格县成立了格萨尔说唱培训班,阿尼认为这是一次发现传唱人的好机会。“我在说唱班当了11年的指导老师了,现在我对于接班人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人品好,对格萨尔的故事感兴趣,我都愿意培养。”阿尼相信,只要还有热爱格萨尔王的人,格萨尔史诗就不会消亡。

截至止目前,阿尼总共为2000多人培训了格萨(斯)尔说唱技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