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举行 35人获中国文学最高荣誉

2022-11-20 23:25: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领航,筑起复兴力量;初心,把我照亮,同心奔赴梦想……新征程书写新时代华章……”11月20日晚,伴随着一首雄浑壮丽的《新征程,我们一起远航》,“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新时代的文学盛会,35位获奖者在隆重典雅的颁奖礼上领受了中国文学最高荣誉。

盛典现场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97年,是代表我国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之一,设置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每四年评选一次。今年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将“文”“艺”联动,首次尝试将文学颁奖典礼与作品朗诵、情景歌舞、舞剧、合唱等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创造性地以歌队合唱的形式,构成颁奖流程的内在有机环节,呈现文学之风雅,表达对获奖作家作品的尊重和敬意。在现场,观众们聆听歌曲《新征程,我们一起远航》的激情昂扬,《不忘初心》的坚定豪迈;通过情景歌舞《文学里的青春》,感受到文学征程上的新生代力量。优美的舞蹈《珊瑚颂》、愉悦的歌曲表演《大山里的小诗人》,传承着一代一代对文学事业的坚持与执着;舞剧选段《敦煌飞天》,精彩诠释了新时代的民族化探索与文化表达;朗诵贺敬之诗歌《回延安》,歌颂往日的辉煌,歌颂今天的创造和未来的美好。

在开场播放的短片《中国文学这十年》中,系统回顾了鲁奖20多年的文学征程,它见证了新时代文学的生机勃勃、星光灿烂,它与党、人民共同前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必将开辟新境界,铸就新辉煌。

盛典现场

当晚,首先颁发的是报告文学奖。《红船启航》(丁晓平)、《江山如此多娇》( 欧阳黔森)、《张富清传》(钟法权)、《中国北斗》(龚盛辉)、《国家温度》(蒋巍)五部作品榜上有名。88岁的“人民艺术家”王蒙,走上颁奖台为获奖作家颁奖。获奖作家代表蒋巍发表了激奋人心的获奖感言,他说:“2019年秋天,当我带上一盏小台灯, 不断地翻山越岭,进村入寨,走向全国扶贫攻坚的广阔战场时,我忘记了那年我72岁;两年之后,当我绕了全国一圈,再去贵州,倾听大决战的胜利呐喊时,我忘记了我已经74岁了;今天,当我和所有获奖作家列队在这个辉煌夜晚的时候,我更不记得我的年龄了,请大家不要提醒我,因为我渴望并且愿意,不断地出发。出发,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我以为,对于伟大中国梦和辉煌新时代,所迸发的创造力,我们的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只要有梦想,一切不可阻挡!”

伟大的作品都是在漫长的时间中,通过不断的评论获得新的生命,经典不仅是作家写出来的,也是批评家和读者参与创造的,这就是文艺评论的力量。第八届文学理论评论奖,由《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杨庆祥)、《批评的返场》(何平)、《小说风景》(张莉)、《中国当代小说八论》(张学昕)、《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郜元宝)获得。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评论家阎晶明为获奖作家颁奖。张莉作为获奖代表发言,她表示能获得鲁奖,是莫大的荣耀,“在这样的庄严时刻,我想到鲁迅先生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和无数的人与无穷的远方在一起,是一位好作家应该拥有的情怀,也是一位优秀批评家应该到达的境界。优秀批评家应该是文学世界里的‘持微火者’,要有温度、有情感、有发现,要忠直无欺,要以‘人的声音’说话,他要致力于和作家、和读者、和我们的时代凝聚起珍贵的审美信任。这是我们的批评理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盛典现场

短篇小说奖,由《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山前该有一棵树》(张者)、《地上的天空》(钟求是)、《在阿吾斯奇》(董夏青青)、《月光下》(蔡东)获得。茅奖作家刘震云、徐贵祥为获奖作家颁奖,董夏青青在获奖感言中说:“短篇小说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每一笔都可以洞见绿水青山。天地之间是英雄的人民、可爱的子弟兵,和伟大的时代召唤着我们去用情、用力地书写。”

盛典现场,节目组还走进了董夏青青笔下的阿吾斯奇。董夏青青深情回忆了在那里采访的难忘故事,一个零下20摄氏度的风雪天,她和战士们进山巡逻。吃饭的时候,战士们掏出来的干粮都已经冻得发硬了,但班长却为董夏青青准备了泡面,“我吃面的时候,战士们围坐过来,给我挡风,哪里有风,战士就嚼着干粮,挡在哪里。那碗面,我是和着风雪吃下去的,但是心里特别暖和。我必须写他们,因为我们必须记住,在边疆,是这些战士为我们挡住了寒风!谢谢亲爱的战友们,我很感动,你们的故事我会一直写下去!”

获奖作家

散文杂文奖由《回乡记》(江子)、《大春秋》(李舫)、《大湖消息》( 沈念)、《月光不是光》(陈仓)、《小先生》(庞余亮)获得。作家格非为获奖作家颁奖。庞余亮作为作家代表发表获奖感言,他说:“我是《小先生》庞余亮,在我的心目中,鲁奖的获得者都是文坛上大体量、大块头的好作家,但没想到作为‘小先生’的我也能获奖。说实话,在基层,热爱文学写作多年,并没指望获奖,感谢鲁奖找到了我,更要感谢我们面前这个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我相信,表现真善美拥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好作品,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爱,文学根植于生活,必将结出神奇的果实。”

诗歌奖由《岁月青铜》(刘笑伟)、《山海间》(陈人杰)、《奇迹》(韩东)、《天空下》(路也)、《诗歌植物学》(臧棣)获得。作家阿来与4位来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一起为获奖作家颁奖。陈人杰在获奖感言中说:“今晚,我有幸从拉萨来到首都,代表获奖诗人发言,倍感激动和不安,我是2012年援藏,2019年留藏,至今已经10年了,从杭州出发,一路向西、向上,选择不断攀登的道路,当我跋涉,我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我留在雪域里的脚印,是个体生命向辽阔世界的致敬。那些诗,是我和大地万物建立的联系,是为一个伟大的时代献出的声音!感谢评委,将这份沉甸甸的奖项,颁发给一个在雪线上丈量理想的江南游子!”

阿来颁奖

文学翻译奖由许小凡译《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杨铁军译《奥麦罗斯》、陈方译《我的孩子们》、竺祖慈译《小说周边》、薛庆国译《风的作品之目录》获得。作家莫言和翻译家黄友义为获奖者颁奖。杨铁军在获奖感言中表示:“每位译者可能都面对过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推而广之,文学性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如果文学翻译注定会失去文学性,那么译者何为呢?作为一个译者,我更愿意从肯定性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否定性的问题,因为文学翻译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业,其本身就蕴含了一种最根本的人生伦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承认不完美的前提下,创造完美,衷心希望每个译者都能在这条不可为而为之的旅途中耐心跋涉!”

中篇小说奖由《红骆驼》(王松)、《荒野步枪手》(王凯)、《过往》(艾伟)、《荒原上》(索南才让)、《飞发》(葛亮)获得。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为获奖作家颁奖。索南才让代表获奖作家发表感言:“我是青海湖边的一个蒙古族牧民,很多年前,当我过早地离开学校,在漫长的放牧时光中开始阅读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文学创作,很多年后,当我跌跌撞撞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我有一天会站在这里,但今天我站在了这里,站在中国文学的至高殿堂,我感到无比荣幸,我感谢我的妻子,这么多年来无怨无悔的付出,我感恩我的草原,我想用我的笔,书写草原的辽阔与深邃,以及草原上那些可亲可敬的人们。”

他们的视野、判断和劳作,参与塑造着中国文学的风貌和进程,他们是站在作家背后的人,他们守护着文学的理想和品格,他们是编辑——当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还特别设置了“致敬编辑”环节,文学的荣光属于作者,也属于编辑,以文学的名义,向这些幕后英雄致以感激和敬意,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等杂志社的编辑等从幕后走向幕前,接受来自全场的掌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