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11月23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评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现状和水安全保障形势的基础上,谋划了“双圈、两翼、四屏、多廊”的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
“双圈、两翼、四屏、多廊”
“独特的水情和长期累积的人类开发活动,使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问题较为复杂,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好水问题、防控好水风险、保障好水安全。
“双圈、两翼、四屏、多廊”的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图片来自《规划》)
在此背景下,《规划》针对不同区域水安全保障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构建“双圈、两翼、四屏、多廊”的水安全保障总体空间布局。
其中,“双圈”为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两翼”分别为北翼(即川东北、渝东北)、南翼(雅安、乐山等地区),“四屏”指以盆周的岷山—邛崃山—凉山、米仓山—大巴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四片为重要生态屏障,“多廊”则是以长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等为廊道。
通过《规划》的实施,到2035年,“多源互补、引排得当”的成渝水网体系将基本建成,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高效绿色、安全可控、协同融合、智慧现代的水安全保障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还明确了范围:包括重庆市的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形成川渝一体化洪水蓄泄格局
为进一步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系统性明确了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加快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加强保护与修复、加强数字融合、深化创新协同五大重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资源配置布局。(图片来自《规划》)
在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方面,《规划》指出,两地将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等要求,针对长江上游水情、工情新变化和新问题,统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外、上下游、干支流洪涝关系,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
具体来说,将以重庆中心城区、合川区,四川乐山市、泸州市、宜宾市、成都市金堂县、达州市渠县等江河交汇城市为关键防护对象,优化洪水出路,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防洪控制性水库,因地制宜实施分洪工程,整体性推进长江干流综合整治和支流防洪体系建设,形成川渝一体化洪水蓄泄格局,到2035年,建立有效的流域防洪体系。
成都都市圈形成水资源配置新格局
《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加快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保障供水安全。同时指出,要在成渝地区推动形成丰枯互济、多源互补、安全高效的供水网络,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和战略水源储备能力。
保障供水安全,优化水资源配置是重要内容之一。
在成都都市圈,《规划》提出,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以岷江、沱江天然水系为基础,以都江堰、玉溪河人工渠系为补充,以紫坪铺等水源调控工程为结点,加强本地水源与外调水源互联互通,打通大渡河与岷江间跨流域水资源配置通道,提升区域江河渠系水网动力,依托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加快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一体化布局,形成西水东引、多源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提供水利支撑。
优化水资源配置,相关工程建设是一大抓手。
在涉及四川的部分,《规划》明确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加快向家坝灌区一期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引大济岷、毗河供水二期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