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丨为高山村落撑起一把防返贫“安全伞”

2022-12-02 14:23:5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余义勇

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才把养殖搞起来,路就断了。”在丹巴县半扇门镇的腊月山上,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三个村,杨国清一家住在最高处。他养了10多头藏香猪,收入比山脚下种玉米土豆的村民要高一些。但2020年6月的一场泥石流冲毁了通村公路,也一度截断了他和三村高山区村民的经济来源,险些出现返贫问题。

对于脱贫不久的低收入群体而言,一场突发的地震、泥石流灾害,便会使其面临“因灾返贫”的困境。丹巴县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省自然资源厅是定点帮扶责任单位之一。作为地灾防治的职能部门,这里的帮扶如何开展?

地灾伤元气,如何“疗伤”?

腊月山三村是典型的高山村落,垂直高差超过1000米,地灾隐患严重。2015年之前,这里只有一条简易土路,“只要一下暴雨,就要塌方。”住在山顶的杨国清深有体会。

2015年,原国土资源厅开始帮扶腊月山三村,对16公里的上山道路进行了12处地灾隐患治理。此后的几年汛期,腊月山片区降水情况与往年相似,但公路不再像过去一样年年断道。

腊月山三村新修的公路(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然而,2020年6月17日,大规模泥石流灾害侵袭了半扇门镇的梅龙沟。“这是半扇门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地质灾害。”自然资源厅派驻腊月山三村的第一书记张波介绍,灾害破坏力非常大,原12处地灾治理工程发挥了抗灾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失,但山顶区域的近2公里和中部的700米路基全部垮塌。

村道灾毁严重,大伤元气,需要深度“疗伤”。如何抢通山顶区域的近2公里道路?“我们经过详实的地灾调查,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张波说,虽然这条路线成本更高,但抗灾能力更强,也更能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抢通工程于2021年6月开工,11月建成。

除了抢通和改道,自然资源厅还投入230多万元,将腊月山高半山区域的两处滑坡路段列入地灾治理项目,协调落实200万元资金打捆使用,彻底修复通村公路。目前,滑坡治理工程和村道修复已全部竣工。

塑造韧性空间,如何规划?

路修通了,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燃眉之急。帮扶工作组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再次遇到极端自然灾害,半扇门片区又该如何应对?

“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实现城乡韧性发展,塑造韧性空间。”自然资源厅帮扶过程中,安排厅直属单位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为丹巴县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在半扇门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划定了地灾安全防护范围140.23平方公里,占片区面积的34.8%。规划提出,地灾影响区范围内的民居实现“应迁尽迁”,镇村建设、居民点选址及各项建设,应尽可能避开地灾活动影响范围。

“丹巴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对于暂时无法搬迁,或群众不愿搬迁的区域,提升防灾能力也很重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半扇门片区的重大隐患点,部署了多个防灾工程。

“凡是生态和环境好的地方,地灾的发生率与成害几率大大降低。”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史培军看来,应当把生态建设、修复、保护作为综合减灾的重大民生工程去抓。这一点在半扇门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中也有体现。规划提出对部分灾毁山体采取表面复种复绿、边坡修复、设立排导槽等方式,恢复山体生态,增强其对于泥石流、山洪的抵御能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