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家级孵化器优秀率一年翻倍 怎么做到的?

2023-01-04 00:16: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蒲南溪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度评价结果,成都市共计21家孵化器参与评定,11家考评结果为优秀(A类),优秀率为52%。横向和其他新一线城市比较,在数量上成都与杭州持平;纵向和自己比较,去年成都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是4家,优秀率是20%,都有大幅度提升。

孵化器是创新创业资源融通汇聚的重要枢纽,是前沿科技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衡量孵化器是否优秀的标准,则是考量它获得融资的金额、在孵企业升规上市的数量等。成都的孵化器优秀率翻倍,背后是什么原因?做对了什么?四川在线记者采访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和获评优秀的国家级孵化器相关负责人,探寻答案。

行业水分“蒸发”

完成专业化转型的活了下来

孵化器是一个比喻,主要是指为中早期科技型企业提供成长空间的机构。在早期,孵化器的空间就是企业生产生活的场地。而近两年,空间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房子,而需要更高的专业度,需要与地区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服务。

“所以行业分化越来越厉害,孵化器的专业度越高,跟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契合程度越高,那么获得的发展机会也就更多。”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胡胜全认为,在这种行业竞争氛围中,分化现象愈发明显。好的头部的孵化器越来越好,而单纯只靠场地出租或者规模不大的孵化器就被淘汰了。这也是2021年度的评定中,成都国家级孵化器优秀数量和比例提高的一个原因。

同时胡胜全也提到,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定优秀的总量从2020年的258家增加到2021年的386家,增加近50%的名额。所以成都优秀孵化器数量增加也是沾了总量增加的光。但是数量上增加175%,优秀比例大幅提升,仍然和成都孵化器的专业化转型紧密相关。

此次获评优秀的成都国家级孵化器的专业领域是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生物医药,全部与成都的主导产业深度结合。其中电子科大科技园目前电子信息类的在孵企业占比超过80%。

除了细分的产业领域,专业化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从最早的提供工商注册、财税、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性服务,慢慢地延伸出融资、实验室协同创新、专业人员培训、行业沙龙等多种服务功能。电子科大科技园就提供了“逆向创新”的服务。区别于常见的从原理到样机,再到小试、中试,最后到产品的创新过程,“逆向”指的是把市场的产品需求提前和实验室对接,这样就可以为初创企业节约成长的时间,提高产品化的效率。

建群、建平台

为“幼年期”企业量身定制成长计划

孵化这个比喻,还意味着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比较脆弱,相当于生物的幼年期,需要周全的呵护、丰富的营养。

去年疫情期间,恰逢芯片紧缺。“园区内企业就通过园区的公共服务群、企业群、网站发布需求,互通有无,互帮互助。”成都电子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电子科大西区科技园综合党委书记张昌兵介绍,正是这些前期搭建的群和平台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慢慢地,园区企业之间自发联系,找技术、找人才、找市场,形成一种生态。

不只内部平台,成都的优秀孵化园还充分链接外部的政府、科研资源“入群”。张昌兵特别提到电子科大的校友资源,他们经常组织教授团队和企业一对一,园区企业的技术需求放到平台上,很快就有校友团队回应。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后称天河孵化园)则定期针对园区企业,召集全国、全球细分领域的行业专家开办沙龙。

从政府层面来看,由成都市科技局主导的“科创通”平台运行已经八年,聚集科技企业(创业团队)4万余家,各类服务机构900余家,提供包括投融资、信贷、担保等在内的近2000款服务产品。

除了平台全方位“呵护”,孵化中的企业也需要耐心和完善的成长规划。天河孵化园的主导产业是生物医药,相较于电子信息类企业,这一类型的企业成长期更加漫长。“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可能需要十几年。这甚至与科技部五年期限的评价标准不符。但是好不容易引进来的优质苗子,我们是不可能放弃的。”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杜长珏说道。

对于“幼年”企业的成长,电子科大科技园为它们制定了一整套成长计划。“入园一年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年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优秀者再继续培养为专精特新企业、上规企业、瞪羚企业。”张昌兵说,园区还会为这些企业配备创业导师辅导,在各个阶段,比照专利、技术等标准促进企业成长。有的瞪羚企业“毕业”之后,通过引导,又分化出新的创业方向和团队,成为孵化器中的孵化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