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2023·市州委书记访谈①丨泸州市委书记杨林兴:以“稳”和“进”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2023-01-16 19:50: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高启龙 范芮菱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泸州引发强烈反响。泸州如何结合实际,为全年经济工作谋开局?近日,四川在线记者专访了泸州市委书记杨林兴。

鸟瞰泸州。刘学懿摄

记者:请介绍一下去年泸州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今年的目标和思路?

杨林兴:去年,泸州和全省一样,受到诸多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省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省委工作总思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优势优先、特色发展,守正创新、低调前行,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有望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左右,省重点项目推进全省唯一连续九进“红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全省领先,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泸州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起经济体量较大市稳定经济增长的政治责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坚持以“四化同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两翼’齐飞”为具体路径,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产业突破、开放合作”工作主题,突出优势优先、特色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力争保持两位数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全省领先,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努力以泸州的“稳”和“进”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记者:泸州具备哪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

杨林兴:泸州正处于国省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期、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协同增效期、乘势而上追赶跨越的晋位突破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较为有利。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杨涛摄

一是国省战略密集叠加,大势可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均在泸州交汇,省委明确提出“支持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共建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携手宜宾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有利于我们借势借力加快发展。

二是“一体两翼”竞相追赶,劲头更足。“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一体”“东翼”“南翼”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江阳区跻身全国百强区、5个区县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区和百强县,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地理新版图加快构建。

三是特色产业集群成链,势头强劲。白酒、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七大重点工业产业加速建圈强链,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四是开放合作全面拓展,聚势赋能。“水公铁空邮”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外贸进出口逆势大幅增长。

五是医教资源提质提能,优势凸显。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等7所普通高校和7家“三甲”、10家“三乙”医疗卫生机构辐射半径逐步扩大、服务能级明显提升,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比较优势不断显现。

六是重大项目投资拉动,强势见效。优质白酒、页岩气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实施,为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力后劲。

记者:泸州将从哪些方面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杨林兴:我们将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重点从8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更加重视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把握好后疫情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消费新趋势新特征新需求,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二是更加重视强化投资的关键支撑。坚持大抓项目建设、狠抓有效投资,注重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和项目上,推动新建项目尽早开工、在建项目提速增量、竣工项目投产达效。

三是更加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工业优势优先、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固本强基、特色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四是更加重视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升级“水公铁空邮”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用好天府首港和国家级开放平台,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五是更加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企业大走访活动,开展民营企业融资破解行动、营商环境提升行动。

六是更加重视发挥政策效能。加强向上对接争取,抓好已有政策落地见效,强化政策协同配套,更好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

七是更加重视稳就业惠民生。努力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实现更为合理的分配。

八是更加重视防风险保安全守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