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2023·市州委书记访谈⑤丨达州市委书记邵革军:拼开局、抢进度,奋力争取经济发展的最好成果

2023-01-19 00:23: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袁敏 袁城霖

1月1日,西安—达州动车组列车鸣笛开通,四川北向出川再添便捷通道;1月6日,计划年产商品气10亿立方米的四川盆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破土动工,达州天然气“二次创业”气壮山河……新的一年,巴渠大地时时可听决战的号角、处处可见冲刺的身影。

拼经济、搞建设,达州如何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精准把握今年经济工作的发力点?近日,四川在线记者专访了达州市委书记邵革军。


达州主城区鸟瞰。

记者:您如何认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意义?

邵革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精准把握四川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定的大局意识、强烈的使命担当,为我们抓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

达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的重要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努力以一域之为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记者:抓好今年经济工作,达州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邵革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各地的“任务书”,要求达州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标比拼省外副中心城市。我们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重任,主动对标省委经济增长目标要求,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奋力推动全市经济量质同升、加快发展。

一是大干快上抓项目。全力推动34个省重点项目和283个市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确保全年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二是千方百计促消费。打造一批消费集聚区、美食文化街、便民消费圈,努力把人气聚起来、商气汇起来、烟火气旺起来,确保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

三是坚定不移抓工业。鲜明“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导向,大力推进天然气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实施天然气“二次创业”,积极构建“3+3+N”现代产业集群,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

四是持续用力强农业。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力争粮食产量达到325万吨以上、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做响巴山食荟、巴山青特色品牌,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


位于达州的普光气田,是“川气东送”的主供气源地。

记者:聚焦实现省委赋予的“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三大战略定位,达州今年将重点抓好哪些大事要事?

邵革军: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赋予达州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和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三大战略定位”,为我们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明晰了目标路径。我们将一件一件推进、一项一项落实,坚决把省委重大决策、战略安排、部署要求转化为达州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去年以来,我们依托天然气、锂钾两大战略性资源招商引资,一年时间落地6个投资额在100亿元至230亿元之间的先进制造业项目。1月3日在全省2023年度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中,我市推进重大项目200个、总投资2034亿元;1月4日举行万达开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开工仪式,现场集中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315亿元;1月6日举行四川盆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开发建设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总投资55亿元。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天然气、锂钾等战略资源,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和就地开发利用,加快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2年5月19日,达州金垭机场正式通航,图为举行过水门仪式。

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今年我们将重点推动成达万、西达渝高铁辖区段建设,协同推动城口经宣汉至重庆、达州至万州直达高速,同万州一道加快推进新田港二期项目,高效运行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和中欧班列达州专列,全力争创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融入全国全省对外开放总布局。

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去年12月7日,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在达州召开,审议了两市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相关文件和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签订了战略协议和相关领域合作协议。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推动重点任务清单和合作协议事项落地落实,重点加快阆中至营山至达州高速公路、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南充一道共建川东北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着力把国省战略机遇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优势,努力实现“1+1>2”的协同发展效果。

(本文图片作者:张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