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丨藏在村里的秘密

2023-01-19 22:42: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刚刚过去的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极端高温干旱和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四川经济坚强向前。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多项指标在第四季度奋力爬坡,规上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全年最高点,从而带动全年经济“V型”反转。

 

这条上行曲线的形成,背后是我省“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的攻坚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抢进度、补损失,付出超常努力、采取超常举措。

 

看行业、观点位,观察2022年第四季度,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寻找四川经济企稳回升的密码。

 

 

藏在村里的秘密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这个卷子,起码给个90分嘛。”1月19日,面对前来调研春节保供的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良文不慌不忙拿出了生猪和蔬菜销售记录:去年12月,出栏生猪150头、销售蔬菜180吨,均较上年同期增长20%。

而在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种粮大户常滔和记者分享他的喜悦:他刚刚拿到了100亩秋马铃薯扩种的财政补贴,足有6000元。

两个故事,正巧道出了2022年四季度农业经济站上全年季度增速最高点的秘密。“加速度”是怎么跑出来的?记者走访基层,和大家一起“复盘”。

抓重点,聚焦肉盘子和菜篮子“做加法”

作为彭州市天彭镇的家庭农场主,李良文去年曾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签订任务书:保证四季度出栏生猪125头、上市蔬菜150吨。

事实上,生猪出栏量、蔬菜上市量,也是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去年四季度关注的核心指标。“这是我们年末冲刺的重点领域。”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全国生猪第一大省和全国冬季“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多年来,全省四季度第一产业产值中,生猪和蔬菜占比都在六成左右。

两大支柱产业如何更进一步?

动手要早。去年8月,四川根据冬季消费趋势研判,宣布新增400万头生猪出栏年度任务,并要求年底前“交账”。最终,四季度生猪实现出栏1882.5万头,较三季度增长23.4%,出栏量为近年新高。

动手早,也体现在蔬菜生产方面。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四川充分吸取2021年度“菜比肉贵”的教训,结合高温干旱灾后补种抢种,早在8月就启动晚秋和冬季蔬菜生产。最终,实现四季度全省在田蔬菜面积1250万亩左右。

不止动手早,考核也更严。一个细节被省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反复提及:在向各市州、县(市、区)分解下达年度新增生猪出栏任务时,同步要求各地立下“军令状”,“对于超额完成的奖励,未完成任务的要予以惩罚。”

事后来看,正是这种未雨绸缪的提前谋划和“钉钉子”的工作态度,成为四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加速回升的关键。

挽损失,综合施策用晚秋粮增产“补歉”

总计6000元!

1月18日,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种粮大户常滔提前拿到了兔年春节“红包”:100亩秋马铃薯扩种的财政补贴。

去年夏季,在六十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下,常滔新开垦的上百亩撂荒地面临减产乃至绝收。为了补回损失,他选择了扩种秋马铃薯,去年12月,扩种面积和产量被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核实、验收。

用晚秋粮扩面增产来挽回秋粮损失的,不只是常滔。去年夏天,极端高温干旱导致占全年粮食产量八成以上的秋粮不同程度受灾、减产。如何挽回粮食产量,成了全省“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

答案是:“遇灾补歉”,稳定增加再生稻、秋马铃薯等晚秋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尽量回补秋粮歉收的缺口。

怎样抓住晚秋这个全年粮食生产的尾巴? 省级层面,一套“组合拳”随即打出:在下任务方面,从三季度末开始,四川将蓄留再生稻500万亩、扩种150万亩晚秋马铃薯的任务落实到适生区的各地块;给政策上,省级层面按照再生稻每亩20元、秋马铃薯每亩60元标准对蓄留或扩种农户进行奖补。

“晚秋粮生产被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多年未见。”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许世顺介绍,当地将晚秋粮生产任务逐个落实到户到地块,并明确“先验收,后补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参与晚秋粮扩种增产的积极性。

“组合拳”之下,去年全省粮食生产呈现火热的态势:全年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702.1亿斤,实现连续三年迈过700亿斤大关。

全省战报

 

四季度, 农业秋收秋种取得良好成效。全省上下狠抓“以秋丰补灾歉”,加快发展再生稻、秋马铃薯和晚秋蔬菜,推动畜禽有序出栏,农业经济提质增量,四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7%,为全年季度增速的最高点。全年粮食总产量3510.5万吨,连续三年稳定在350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6548.4万头,增长3.7%,其中四季度出栏1882.5万头,比三季度增长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