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李欣忆 摄影 黄潇
2月9日,一年一度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成都以“现场+视频”的形式召开。
2月9日,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会上提出要重点抓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培育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培育科技创新体集群、推进科技惠民利民富民、提升科学技术普及能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等九个方面的工作。
今年全省科技工作有哪些新抓手?有哪些新打法,记者梳理了本次会议透露的五大信号。
信号一
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事”
本次科技工作会议上,专设了一项议程——传达学习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省“两会”精神。其目的,就是让与会者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时代使命。
从全国来看,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部署,为新时代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全省来看,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战略先导,鲜明提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这一系列部署,明晰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思路和路径。
会上提出,必须将“国之大者”与“省之要事”结合起来,以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为引领,聚力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聚力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聚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信号二
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创新乘势跃升
单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这不是新闻。但本次会议释放的新信号是“强力推进”和“乘势跃升”。在2022年,相关表述还是“稳步推进成势”。
事实上,这也符合两地协同创新的步调。两地从上万台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到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新区联盟、科研院所联盟,再到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共同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共同出资支持两地科研工作者联合申报重点研发项目,协同创新的内涵在三年间得以彰显。
前三年打下基础、积累互信和默契,因此今年将强力推动协同创新乘势跃升。
系列部署中,关键一招是试点建设2至3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这是与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重庆金凤实验室对标对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此外,大手笔谋划的“一廊一带”,即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和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带,同样值得期待。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对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支持内自资遂四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未来将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创新崛起。
信号三
将启动第二批天府实验室建设
一如既往,“突出抓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被放在了今年全省科技系统将重点抓好的九大方面之首。
当前,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向重大创新平台聚集,力量集中、任务集中、投入集中、产出集中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对四川来说,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抓创新驱动的基本盘。
2022年,四川在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上打了漂亮一仗——全省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总数达到195个。天府实验室建设也取得新突破,首批四家天府实验室均已挂牌运行。
2023年,四川将重点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健全天府实验室运行机制。记者还了解到,2023年还将谋划制定第二批天府实验室组建方案,支持有关市(州)和科研单位启动实验室组建工作。
信号四
将实施“头雁领航”行动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科技领军型企业少,是我省在企业创新能力上的短板。总体上来看,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有待提高。
2023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四川将实施“头雁领航”行动,着力提升大企业大集团创新能力。
此外,还将深入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三大行动”,力争新增瞪羚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万家。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
信号五
重点突破“十件大事”“四张清单”
与会者领到的会议材料中,有两份来自科技厅的“红头文件”。一份是科技厅凝练提出的科技创新工作年度“十件大事”;一份是梳理形成的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及文件、重要会议及活动、特色亮点工作等“四张清单”。
每一项重点后面,有详细的责任领导和牵头处室或单位,把工作落实到人。其目的就是把重点工作梳理出来、一抓到底,着力干成几件像样的大事要事,以点上的突破带动科技创新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