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全省首艘污染物接收船“泸碧水1号”在长江泸州段正式运营,能够“上门”收集泸州港区及停泊锚地水域内船舶的污水和垃圾。郭慧琳 摄
泸州观察 郭慧琳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2月24日,“镔港828”停靠在泸州港,进行污水交付。记者看到,一根塑胶管道一头连接“镔港828”船舶上标准接口,另一头连接泸州港的污水接收标准接口。一按按钮,污水沿管道封闭式输送到泸州港口的化粪池,预处理后再封闭流入泸州市的污水处理厂。
就在船舶与港口进行污水交付时,“镔港828”船长王大林提着垃圾袋走到称前,记录显重、拍下照片、上传。
“他们手机里都有‘船E行’App,需要扫码对此次交付的污水和垃圾的量进行填报并附上照片,通过审核后回执单录入‘船E行’后台系统,公司也会建立台账,监测交付的真实性。”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部专员刘格岐解释道。
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分离。郭慧琳 摄
王大林在江上跑了12年。谈起长江这三年的变化,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江水明显变清了:“以前生活污水直排长江,江水很浑浊,现在江面几乎看不到漂浮物了。”该船舶设有污水柜,在每个码头都可以进行交付,工作步骤多了,但“麻烦”少了。
泸州港区海事处龙江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胡杰介绍,泸州港完善了污水流量计和船舶固体垃圾计量计后,打破了过去“估量”的工作方式,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固体生活垃圾等有了更精确的计量。两年来,泸州港进港船舶生活污水交付流量排全省首位。
含油污水计量计。郭慧琳 摄
自202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开始实施以来,泸州持续推动对船舶实施电子铅封、建立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转岸交付”的“零排放”治理模式等,长江干线四川泸州段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目前,长江干线营运的200艘泸州籍船舶,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硫氧化物排放44吨、氮氧化物排放700吨、颗粒物排放16吨、二氧化碳排放1400吨。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强化进港船舶的零排放核查,确保从源头上杜绝船舶对长江的污染。”泸州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副处长龙现说。